今年以来,在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新闻宣传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组织开展了“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战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全市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深化“走转改”、践行“三贴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作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有力激发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在促进韶关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十个记者节到来之际,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市新闻学会决定授予邹英杰等10位同志“最美新闻工作者”光荣称号。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最美新闻工作者”的风采。
编辑部里的“风雨夜归人”
邹英杰同志自1983年1月开始从事报纸新闻采编工作至今37载,现为韶关日报社编委、全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首席编辑、主任编辑。
他从20岁起投身党的新闻事业,并把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理想和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坚守在新闻采编一线。先后担负新闻采访和时政要闻、民生新闻的编辑及编委审稿把关工作。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适时把握新闻时机,主动做好策划,他设计的武广高铁韶关站开通、国庆阅兵式等多个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版面,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同时,他精编细改稿件,精心制作标题,严把政治关、政策关、标题关、文字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他默默无闻坚守在新闻采编一线37个春秋,克服各种困难,不畏疲劳辛苦,常年坚持上夜班,乐于做“嫁衣裳”,精编细改稿件,采写和编辑了大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作品。逾百件获奖新闻作品中,采写的消息《节衣缩食廿六万捐助教育注真情》、编辑的《2001年1月1日韶关日报一、四版版面》等4件新闻作品分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广东新闻奖一等奖,有22件新闻作品分获省以上二等奖。2002年获首届“韶关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13年被评为“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013年10月获第十届广东新闻最高奖“金梭奖”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 牢记使命冲锋在前
谭伟坚同志从2001年进入韶关市广播电视台工作至今,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直工作在新闻采编一线。先后11次被评为单位年度先进工作者,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及地方行业奖项。
他一开始在广电台就一直从事《韶关广播电视周报》的采编工作,工作中认真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报纸的每期安全、保质出版付出不懈努力。因为工作中有责任心和担当,被同事和领导称为“劳模”。
从2015年之后,他开始专职韶关民声网等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这些公众号影响力逐步提升。他也曾参与了新媒体发展中心的多次采编发布任务,为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倾注了满腔热情
27年校对路练就严谨“校对性格”
彭令辉同志自1992年进报社工作,至今已27年,一直从事报纸校对工作。27年来,该同志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增强了政治鉴别能力和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和校对基本功,为做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业务基础。多年来,该同志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按时保质完成了每天约四个版近五万字的报纸校对工作,每天发现并改正不少各类常识性差错,甚至一些政治或政策类的重大差错,更是做到了重大会议以及重要活动期间校对“零”差错。
长期的校对工作经历,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练就了该同志严谨、细致、认真的“校对性格”,先后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今年8月参加第二届全国报刊编校大赛广东赛区初赛,该同志以报纸类全省第五名的成绩入选复赛。
践行“四力”提高报道质量
作为新闻秘书,赖南坡同志致力于践行脚力、手力、眼力、脑力等“四力”。
深入基层一线,报道乳源县中心工作重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开展,写了《“五重五度”推动文明实践》等稿件,被省、市媒体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赖南坡同志善于抓住热点进行报道,关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民生需求的新动向等。在采写稿件中注重常识细节,对一些关键字眼、数字不厌其烦多次核实,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该同志坚持经常性深入一线采访、善于抓住重点、突出亮点。
在采写突发稿件时争分夺秒,快速写稿、快速传送、快速传播,达到当天的新闻是“金子”的目标。
坚定不移争当报道尖兵
黄俊同志自2017年6月加入韶关日报社以来,认真做好每一次新闻报道,在时政新闻方面及时通过报社各大平台把这些精神、信息传递给社会各界;在社会新闻方面,积极发掘身边好人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
重大活动,勇于担当。进入报社以来,黄俊参与了“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报道。每次报道,他都高质量地把市里和报社交给的各项工作完成好。去年,他还被评为全市“征兵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突发事件,冲锋在前。韶关每年汛期及台风来临之际,作为跟线记者的黄俊基本处于备勤状态,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深入报道党政军民勠力同心抗灾自救、恢复生产的鲜活故事。
在当前媒体加速转型的背景下,黄俊积极融入。在做好报纸新闻的同时,抓住机会结合新媒体语言特点和传播方式,及时把各种有益资讯传递给人民群众。
一直在“记着”路上
罗雪梅同志是一名来自乐昌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十多年来一直扎根在采访一线,用手中话筒和镜头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5年,大学毕业后,该同志被分配到乐昌市大源镇政府,从事宣传文化工作。2003年,工作调动至乐昌市广播电视台,先后在报社、电视台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在电视新闻中心,该同志先后担任过时政记者和专题记者,由于工作突出,2011年5月,被委任负责民生新闻栏目的改版制作,改版后的栏目以“聚焦热点、关注民生”为主旨。栏目改版成立以来,已经深入民心,成为了百姓反映民生、了解市委中心工作动态的舆论平台。
“记者,就是记着,这是媒体人的使命,做一行爱一行,尽管做记者很辛苦,但我热爱着这份职业,所以,在新闻采访的第一线,我还会继续活跃着。”罗雪梅如是说。
“我的故事,在下一次采访任务”
李经海同志工作于韶关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在新闻一线奋战已有八年。
对于李经海来说,新闻工作就是每天发现故事、传递故事。新闻工作常常与汗水与泪水为伴,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踏进这一行。
“当我把新闻画面带回台,心里很开心,这是一种新闻人才懂得的成就感,我对得起交到我手上的摄像机。”李经海说,“新闻需要团队作战,荣誉自然也是集体荣誉,我完成了自己的职责,能够获得赞赏,其实也是代表集体领赏。所以,我的故事要留给我的每一位新闻战友,留给所有的下一次任务,留给明天,留给未来。”
“28年,我在一线”
1991年8月,杨瑞莲加入到了始兴县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行业已经过了28年。刚参加工作,该同志担任电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为了不让方言影响,该同志一直坚持练习更标准的普通话。1995年4月,始兴电视台电视新闻开始启用播音员出镜播新闻,以自然流畅,端庄大气的播音形象赢得了电视观众的认可。
28年来,该同志始终保持对新闻的敏感和对工作的敬业,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冰雹灾害和冰冻灾害,经常第一时间出现在一线,及时采写了大量灾害现场的报道。
该同志用自己手中的笔,用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诠释了一名尽职尽责的新闻人的使命。
“哪有什么临场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2013年,李珊珊同志加入了韶关广电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媒体人。在6年的工作时间里,该同志常常集采编播的工作于一身,在电视节目以及广播节目中,深入挖掘采访对象身上的故事,高质量地达成节目的传播目的。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当中,是需要一定的共情能力的。李珊珊同志设身处地地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平等地交流,通过镜头和画面感受对方的感受,真实又深刻地情感。
在开展直播活动时,该同志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求自己每一次直播前必须准备比直播所需的多一倍的内容,做好内容的统筹安排。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们经常都要面对不同的挑战。该同志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地总结每一次经验,逐渐从青涩变得成熟。
“干一行 爱一行”
何嘉通同志自2017年进入广电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工作以来,勤钻业务,提升素养,迅速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该同志工作勤勉,任劳任怨,默默地在编辑岗位耕耘,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受到领导、同事的一致肯定。
干一行,爱一行是何嘉通的座右铭。他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业务能力提升很快。“我深爱着广电网络事业,认真做好平凡的技术保障工作。”何嘉通一直默默坚守从事新闻事业的初心。
精益求精是何嘉通一贯的工作作风。“我记录了这个社会的发展足迹,因为我用图像和声音向群众传播了最新的消息,每当看到自己编辑整理上传的文章,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对于工作,他充满了自豪感。
新闻报道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在这点上何嘉通也毫不含糊。何嘉通认为,新闻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坚守好属于自己的那一分责任田,确保发好党和人民群众的每一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