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法家朱敬华: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在今年国庆节前,老书法家朱敬华给编辑部送来了他书写的两幅字,一幅是“祖国万岁”,一幅是“国强民富,繁荣昌盛”。他说,这是自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心意。这两幅作品,受到欣赏者和行家的好评。  

一位83岁的老人,一生中大多在韶关的山山水水里行走、奋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和韶关结下了不解之缘,爱祖国、爱韶关,因此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粤北。

老书法家朱敬华。

南水电站“第一人”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韶关解放时,朱敬华正在韶州师范附小读4年级,当时他就立下一个决心:做一个建设祖国的螺丝钉,报效祖国的建设事业。  

小学毕业后,朱敬华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曲江中学就读,他以满腔热情报考武汉钢铁学校,结果却“名落孙山”。但他没有气馁,更加努力地奋斗在建设祖国的路上。1955年国庆后,他进入了国家水利电力部广州水电设计院第四勘测处第四测量队受训,成为一名祖国地质事业的建设者。  

当时,朱敬华所在的单位主要负责中南五省的勘测工作,他行走在中南五省的山山水水,摸清水力资源,以便国家建设发电站,保障工业和人民用电。为了早日掌握知识,他一有空就主动学习,无论是绘图、观测还是地形、控制、水准等测量,他样样都学精学透,他在工作中使用的先进测量法等多项改革还获得了好评。他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先后参加了从化流溪水电站、新丰江电站等多个电站的建设。  

朱敬华说,记忆最深的是在乳源南水电站的建设故事。1958年,他进入了南水电站的开发工作,当时任务重,要求在当年上半年要完成勘测、设计、定案、移民等工作,以保证韶关这个重工业城市的用电,他和同事们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中。5月,他和队友进入了英德大镇进行狮子岩勘测工作,突然接到省设计院的通知:为了弄清和选定坝址的轴线,必须在三五天内完成水文资料、轴线上下五米的地形图加密点。那时正是雨季天,水涨湖深,船也无法过渡。为了完成省里的任务,朱敬华带着一名“下放”工程师和助手3人步行到大镇——河头火车站,搭车赶到韶关再转乳源,并立即投入到工作中。雨大水深,在无船的情况下,他身上绑着绳子游到对岸,并在水中建起“水中索道”。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朱老仍心有余悸,他说当时河道的落差有5至10米,急流多,稍不注意就有生命危险。当时他完全不知道怕,只是想尽快完成任务。当完成任务后,同事都称赞他为“南水电站第一人”。

用书法作品赞美祖国

在曲江的多个水利水电工程中,都可以看到朱老的身影:小坑水库、“红旗渠”、工农渠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马坝、南华寺、沙溪等地的农田灌溉,他说,自己看到韶关的经济在发展,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和高兴。  

10多年前认识朱敬华,马上被他对生活的热爱所感染,当时,他约我去采访曲江区的离休老革命,唐朝文学家、诗人贺知章的后人贺正明老师。朱敬华说,贺正明是他的老师,是一位老革命同时又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桃李满天下,住在学校一间简朴的居室里,90岁的老人还不停笔。在贺老的家里,90岁的老师和70岁的学生边写边吟,还一起讨论出版贺正明的诗画集。  

朱敬华说,从贺老师身上他学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学到了老实做人、诚恳做事的作风,学到了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群众、为社会着想的品质。退休后,朱老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和文化活动中,他在不断向名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书画水平外,积极参与社区写春联等活动,为年轻的书法家和画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我市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书画展上,他的作品受到社会的好评。他还把自己的住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免费提供给书画爱好者习书画画,他说,自己老了,希望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冯春华 摄影报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