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 砥砺奋进新武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武江区发展成就综述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面貌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4年9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江区正式成立,成为韶关市辖县级行政区。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建成投产,一条条道路连接城乡,一座座社会主义新农村与青山绿水相映生辉……处处呈现着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砥砺奋进史,篇篇辉煌,风雨同舟路,步步铿锵。

回首:夯实社会发展基础

翻开历史的画卷,建区以来,武江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而负重拼搏、奋力进取的一页页壮丽场景展现在眼前。  

武江是古老而年轻的城区,早在晋朝时就被称为“安聂邑”,作为韶关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境内有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有汉末芙蓉古刹、唐代名相张九龄墓、宋代尚书余靖墓;还有南昌起义军朱德部队旧址、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旧址、青水塘农军炮楼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  

新中国成立后,武江境内成为韶关市工业新城区,工业建设突飞猛进,至1978年前,粤北人民医院、韶关市皮防站、韶关妇幼保健院、韶关电大、韶关市委党校、韶关农科所、韶关林科所、韶关卫校、韶关卷烟厂、粤北机械厂、韶关齿轮厂、韶关轴承厂、韶关一棉厂等一批医疗、教育、科研方面的省、市属企事业单位在西河、西联兴办。  

建区后,武江进一步深化城乡改革,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利用其地理环境优势、人才、土地资源丰富等条件,运用中央、省、市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区街工业,鼓励发展外向型企业、高新科技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吸引外资、外引内联,做好土地开发文章,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与韶关市同步发展,使全区的经济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经过近35年的发展,2018年武江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8.43亿元,工业增加值77.55亿元,农业增加值5.98亿元,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7亿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070.6倍、1918.5倍、70.5倍和307.9倍。全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2018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742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7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0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58倍、41.4倍和32.4倍。  

全区人民勠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夯实经济社会基础,用拼搏和汗水书写下属于武江的“奋斗史”。

当下:真抓实干为民谋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民生事业短板多等突出问题,2018年以来,武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大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为总抓手,坚持走绿色生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谋划开展“城市提升、镇村提振、产业提档、环境提优、民生提质、作风提改”六大行动。  

——高速度推进芙蓉新城建设  

去年,武江坚持“快字当先,好字当头”,加快推进芙蓉山公园、滨江体育公园、韶州公园、四个主题公园和新城水系规划建设,彰显山水活力新城魅力。芙蓉隧道通车、芙蓉大道贯通,综合客运枢纽(一期)运营,路网通行效率和交通组织有效提升;滨江商务中心、地下综合管廊、市妇幼保健院等73个项目动工。芙蓉新区全面提速,完成年度投资72亿元。完成清表交地6073亩、房屋拆迁49万平方米。  

——高质量推动老城区提升改造  

武江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落实好38项民生提质工程。以“绣花”功夫对老城区进行微改造提升,通过开展韶州公园和芙蓉山北部两大片区改造工程、三个国家级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一路一区”示范工程,共完成“白改黑”道路10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5个、“五小”项目14个、老旧小区改造3个。  

平坦整洁的道路、随处可见小公园小绿地……一幅幅美好的景象正彰显着武江区城市提升成果,印证着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  

武江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做好123城乡融合发展规划,构建以武江城区为龙头,以武广高铁沿线景观带、西河龙归环城生态走廊为纽带,以龙归、重阳、江湾三个美丽镇村为支点的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2018年,该区向农村累计投入3.7亿元,89%的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保洁实现100%覆盖。  

同时,高标准落实扶贫攻坚工作,累计实现预脱贫734户,1764人,预脱贫率达97%。通过加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不断把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  

——高质量推进产业提档  

武江区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对接合作,力促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去年甘棠园区完成产值15亿元,增长205.1%,新引进项目6个,签约投资额8.9亿元。  

制定产业提档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传统支柱产业机械工业与珠三角整机企业对接合作,行业增加值增长9.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引入培育,2018年完成自主招商项目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高技术含量项目4个。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市第一。着力推动商贸新业态的培育发展,突出抓好芙蓉北片”三城一市场”等商贸载体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摩尔城、万通城、富力城、前进市场等武江新“商圈”。  

农村产业方面,武江制定“五朵金花”特色产业规划,打造“特色明、效益好、农民富”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力争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  

——着力实施民生提质,改善民生福祉针对民生事业短板,武江区委、区政府对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突出抓好“一促两提”三项民生建设,完成新建扩建芙蓉第一小学、龙归中心幼儿园等5座幼儿园和小学,新增优质学位2240个。  

以创建卫生强区为抓手,努力补齐卫生健康短板。龙归镇中心卫生院、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业务大楼投入使用,16间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并公开招聘医技人员32人,引进培养特岗全科医生6名,公共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升。  

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开工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创文创平工作  

深入推动城乡文明创建,不断健全“五级联创”网格化机制,全面实施12345工程,在全市率先策划开展“小黄帽”文明交通、“礼让斑马线”等创建主题活动,2018年上半年被评为全市唯一“文明创建绩效考核先进区”。  

深入推进平安武江建设,铁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年共立黑恶案件54宗、破案51宗、打掉涉黑组织1个和恶势力犯罪团伙8个,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8人。  

——突出抓好两大固本强基工程  

武江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更加用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抓好基层组织强基工程,扎实开展“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实施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工程,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实施作风提改三年行动,努力建设武江高素质重实干的干部队伍。

展望:把握机遇再创辉煌

当前,市委深入推动两区融合改革,提出把韶关新区打造为对接大湾区先行区。武江毗邻韶关新区,地处韶关“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在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中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叠加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提升步伐,凸显武江宜居宜业宜游优势。  

武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盯“湾区所向”,对接“湾区所需”,发挥“武江所能”,建成有吸引力的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有竞争力的大湾区现代服务业承接地、有亲和力的大湾区出行旅居重要选择地、有影响力的大湾区“农业园”“体验场”。  

具体来说,武江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持续深入开展扬尘专项整治;推动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加快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城乡融合先行区规划建设,打造城郊美丽乡村样板;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城乡文明创建;加快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扎实开展平安武江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对标“担当落实、走在前列”,为武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队伍保障。  

35年的发展,凝结了武江全区人民的辛勤汗水,镌刻着干部群众的责任担当。未来,全区上下要抢抓“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广韶同城”和韶关新区改革系列新机遇,担当实干,把武江建设成为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的生态品质中心城区,争当韶关改革发展排头兵,努力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韶关日报记者 陈励 特约记者 杨长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