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尽欢歌——新中国成立70年来韶关农业发展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包产到户”解决温饱,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韶关农业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切实让韶关广大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中坚力量的韶关,拥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奠定了韶关农业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韶关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为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韶关正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努力成为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


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

仁化县开展沙田柚种植已有130年历史,目前,该县柑橘种植面积20多万亩,成为广东柑橘主产区。“仁化县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适宜的气候环境,我们种植的沙田柚、贡柑、砂糖橘等柑橘类果品成为我们致富的法宝。”仁化县大桥镇农户邱长根说。


一位农民朴实的话语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韶关农业发展的变迁。  

随着一项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投入大幅增加,科技推广力度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品牌建设深入推进,韶关大地逐步呈现出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居民生活逐年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崭新局面。  


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良种良法推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近10年来,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35万亩以上,总产量基本稳定在86万吨以上。2018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57.94万亩,比上年增加10.38万亩。 

 

同时,我市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优势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南雄、仁化、乐昌等县(市、区)31个水稻主产乡镇建成100万亩以上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全市蔬菜年种植面积超140万亩,规模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0亩以上)有442个;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超60万亩,产量突破50万吨;全市茶叶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近年来,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优质稻、蔬菜、竹子、水果、畜禽、优质鱼等6大主导产业和茶叶、油茶、中药材、花卉、蚕桑、黄烟等6大特色产业,全市有国家、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29个,其中国家级的7个,省级的22个;


仁化贡柑优势区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翁源兰花等6个优势区评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翁源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接下来,我市将以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联系点为契机,大力开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建设,着力将韶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


现代农业跨步向前

回顾70年,韶关一直以来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健全检测监管和追溯体系,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 

 

2018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研发到销售等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19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其中粤东西北地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有25个,我市有5个农业产业园入列。截至目前,我市获批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11个,并完成产业园在我市各县(市、区)全覆盖的目标,产业园获批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自韶关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谋划、及时部署、迅速行动,大力推动韶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全市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调结构、提品质、树品牌、拓链条,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在我市广阔的田野里,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在我市各个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工人只需拿出手机,就可对温室进行自动化管理……伴随着韶关农业规模化发展,随之带来的是农业智能化、科技化、机械化管理,绿色化、品牌化生产。


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我市大力推进质量兴农、效益兴农,努力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一是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加强指导、扶持、服务工作,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4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番灵饲料有限公司),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8家;2018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1889家、农业合作社3374家。二是农业品牌战略成效明显。大力培育“名特优新”产品,全市有效期内的“三品”认证产品25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省级农业名牌产品111个,新增名牌产品(农业类)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三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粮油、果蔬、中药材、饲料、肉类、奶产品、水产品等大力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引进阿里村淘、苏宁、乐村淘等项目,建成7个县级电商创业园、76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和3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四是韶关市互联网农业小镇加快建设。已完成乐昌九峰、南雄珠玑、仁化黄坑、新丰黄礤、始兴太平、乳源一六、武江重阳、浈江十里亭、翁源江尾、曲江罗坑等10个试点镇建设。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点及示范乡镇县创建工作,累计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3个,示范点28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共有1072家,其中农家乐885家、休闲观光农园187家,带动农户数共32850户,年接待游客约675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132435万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韶关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着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韶关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邱日欣 通讯员 张家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