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竹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为“犁”耕沃土

近日,“竹稻1号”水稻新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消息,从国家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办公室传来,标志着我市在水稻杂交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新突破。这是仁化县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竹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历经10年努力参与培育出的15种“竹香粘”系列品种之一。这家集竹稻繁育种植、竹稻产业研发加工、乡村农耕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育繁推”相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打造了“种植竹稻,产业扶贫”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同品种的竹稻米。侯海霞摄

借助科研力量,培育研发新品种

在位于丹霞山旁的广东竹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该公司的负责人林祥伦董事长。一碗飘着淡淡竹子清香的竹稻米饭以及一碟竹稻米糍粑,成为他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的标配食品。在与他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竹稻”是利用竹子开花和水稻开花,通过人工授粉,成功杂交获得的非转基因优质水稻新品种。  

“从实践中首先对竹稻进行杂交培育的人是梅州的钟章美农艺师;从基因上对竹稻进行比对研究的人是浙江大学遗传育种的桂毅杰博士。我们则是整合院所竹稻科研团队的力量,借助院企产学研结合,从科学选育和品质分析上对竹稻进行繁育研究,陆续杂交出了竹香粘三个品系的竹稻黑米、竹稻糯米、竹稻香米等15个品种。”林祥伦说。  

据了解,该公司和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仁化县扶溪镇建设了竹稻试种繁育基地,利用竹稻父本进行杂交育种和甄选。通过试种了解新品种的生长期、单造产量、抗虫抗病能力以及米的品质、口感等,最终甄选留下优质可生产的品种。“竹稻1号”则是从2009年开始,通过竹稻和粤晶丝苗配组杂交,历经8代的系统选育,最终繁育而成的“竹香粘”系列的香米品种之一。

广东竹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多项荣誉。侯海霞 摄  

竹稻产业扶贫,推动科技富农

竹稻米属籼米,做出的米饭清甜甘香且弹牙,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这小小的一粒米却不是那么容易培育出来的。林祥伦告诉记者,研究繁育竹稻品种,往往受到农时、气候的影响,十几个品种经过不断回交复交,最终研发出来的新品种可能只有一二个品种、十几上百粒谷种,经试种最终可能只得到几百粒或者上千粒种子。  

作为一家民营农业企业,该公司始终坚持走“产学研育繁推”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这几年在湖南、江西、海南以及省内的惠州、汕头等地,通过与当地其他农业公司合作,已经种植了10多万亩“竹稻1号”,其适应性、丰产性、米的品质等达到国家一级大米的标准,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种植竹稻,产业扶贫”在我市的扶贫工作中也已显示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该公司在仁化、南雄、始兴等县市的几十个贫困村,通过种植竹稻、发展“鹅-稻-菇”循环农业产业链的方式进行产业扶贫。“农户种植竹稻亩产普遍有600公斤以上,每亩可收入1000元。11月收割完竹稻后,利用稻秆种菇实施‘稻菇连作’,次年4月采收完稻秆菇之后在稻田种黑麦草养狮头鹅,到7月中旬时利用‘益生菌’发酵实施‘稻鹅轮作’,既能消除养殖污染改良农田,又可创收。

通过这种种业科技创新和耕作模式创新,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闭环,使农户至少能获得总共6500元/亩的收入,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富农’。”林祥伦说。

位于仁化县扶溪镇的竹稻试种繁育基地。 谢锦树摄

互联网+智慧农业,创新运营模式农业产品要畅销,既要质量过关,还要有深加工、多样化产品,并通过互联网将农业服务项目平台化、可视化和定制化。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不但在竹稻种业及耕作模式上创新,同时还建设了优质竹稻碾米厂,生产竹稻富硒米、泉水糍、炒米、酒等系列产品,形成竹稻产业链,并通过参加世博会等活动和展览,获得多项荣誉,不仅打响了名声,而且打开了销路。  

在“互联网+智慧农业”格局下,如何更好地借助互联网,让现代农业在运营模式实现更好发展,该公司下了许多功夫。据介绍,该公司与科研机构一起研发出了一种智能碾米机,借助于无人商店的概念,通过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的方式,30秒钟就可以把存储在机内的竹稻谷子碾成竹稻鲜米,通过“智慧农业”,实现从乡村田间到城市餐桌“零环节”直供鲜米,让有需要的人随时吃到新鲜米。  

“我们也在探索把竹稻研发种植、产业链产品加工、农耕互动以及乡村旅游和珠三角社区老年旅游康养结合起来的模式,已经制定了方案,明年将启动,以此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谈到未来的打算,林祥伦充满信心地说。


(作者:侯海霞 李鸿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