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闷热难熬的大暑前日,与如胜登临位于仁化县红山镇中山村的三磨石(或称官帽石或三帽石),亲悟天作之合的无穷魅力。
我们泊车移步嵌合于山腰间的灵溪仙殿,即时被冲天兀立于殿西南隅的三尊巨石所吸摄:这些天然垒叠成形,自然合作成态的乱石,一旦注入了人类神奇的想象力,就赋予其新生,注入文化内涵。经如胜指点,才恍然大悟,这是一尊举头望苍天的龟形石,傲慢的龟首不知要向来者诉说什么,向上天讨什么说法?半瓣竹片顺势插入鲜泉涓涌的龟腹,导泉成渠,流鲜送爽,使顽石顿成活龟。水石合作,互相关系:石因水而活,水因石而醇。
因殿前劈坡修道,笃明山理的如胜,凭记忆,揪枝拔草,查找被拦腰截断的蹬道。通过一腔“ヘ”形,内端坐其间的观音像洞(如胜称之为“观音岩”),终于明确了上山正道。老道的如胜打草惊蛇,盘枝认路。沿途古韵苍浓,生物相依为命:乔木附石,枝交叶错,巨岩固根;苍苔裹石,砾石苔肥,鲜草斜出;翠竹密布,绿色薰天;昆虫横行,黑蚁列阵;清气习习,岚霭稠密;景色鲜明,生活和谐。
穿过被密林封锁的清爽蹬道,眼前豁然畅亮:在如湛绿云海的山坡中,傲然挺立一柱柱笔陡的山峰,这些被历次地质运动摧残的剩存者,它们粗犷的形容,质地硬朗,满脸蕴笑,仰视苍穹,三柱一群,五柱一族,上下关照,粗细相让,方圆结合,长短为伴,相依为命,喜迎自然的无情洗劫,充分体现出“血缘”的合作精神。命运把绿坡与顽石安排在同一山体,它们永远固守天作之合的原则:石因绿色而赋予生命,绿色因有顽石的顶天立地的陪伴而显得格外精神。
随如胜登临此山的标志物——三帽石。它们因三块相互依靠的石柱顺势成帽状得名。这些有“打断石头连着根”的石头,无论如何堆积,均可成形,就像是一种不服命运安排,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依故紧密团结,活出个性,活出价值,活出精神,天生我石必有用!是独特的天作之合。
登上三帽石巅峰,君临天下之感油然而生。万山皆下类,惟我属独尊!仰观横云满空,千头万绪,浩浩荡荡,悠然自得,相互靠拢,若即若离,变幻莫测,自成体系;俯察绿坡汪洋,高高低低,远远近近,大大小小,方方圆圆,横横竖竖,相互团结,左右靠拢,相依为命,构成一个生机盎然,轮廓顺滑的绿色体系。云与山,上下结合,动静搭配:云的投影使山体更绚丽,山体的反衬使云显得更伟岸;云是山的背景,把山衬托得更加妩媚,山是云的纸张,任由其在上面挥洒自如,描绘出光彩夺目的画面,两者构成精美的天合之作。诚如《淮南子》所载:“故以天为盖,则无不覆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不使也;阴阳为御,则无不备也。”天地配合是万物生存的根基,四时运行是万物变化的主旋律,阴阳交绥是万物繁衍的主力,男女结合出人类,双方配合得越完美,根基则越扎实;配合得越广泛,则根基越宏阔;配合得越亲密,则产生越恒久的结局。天然结合是万物存在的实质:岩浆的固结产生山峰,山峰的重叠产生雄奇的体系;阴阳结合又将岩石风化成肥沃土壤,土水结合产生丰茂的植物,物石相济形成精美的盆景……结合产生力量,结合产生世界,结合产生生命,结合产生命运,结合产生文化……世界的本质就是天作之合。一切在结合中产生,又在结合中终结!
如《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囿于天地之间的生命,无力摆脱这个自然的圈套。只在的圈套就有发展的空间,有希望的平台。阿基米德曾提到,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把地球撬起来!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是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支点”,将心中的“地球”撬起来!与如胜同登此山也非例外,也是一次怡意,寻找人生“支点”的天作之合行程。(黄玉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