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业开发公司务工后,我的年收入从4000元增加到现在的4万多元。”日前,贫困户曾祥兰这样对记者说道。近年来,南雄市大力完善扶贫产业管理模式,让贫困户不出村不离家实现就业,共享产业扶贫发展甜头。
小龙虾“养”出致富路
“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新企业”的模式使南雄市珠玑镇长迳村三佳村小组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区,挖出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开发出了具有独特优势的“虾稻共养”特色产业。
曾祥兰是珠玑镇长迳村三佳村小组的贫困户。家里原来耕了4亩多的地,收入很低,除去成本一年的收入只有4000多元。通过土地流转,曾祥兰进入农业开发公司务工,她的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资产股金加起来一年的收入目前超过4万元。“市场行情好时,分红收入将会更高。”曾祥兰说。
南雄市富农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坐落在三佳村小组,第一期投资1.5亿元,目前已开发示范园面积1000余亩。以规模化建设“驿稻虾”“驿稻米”共养养殖基地、特色民宿以及农事体验水果种植示范基地等为主,在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产业的同时,辐射和引导周边走产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龙虾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我们的龙虾一般能卖到50至80元一公斤,根据市场行情不同有时售价达每公斤100元以上。”该公司总经理杨鹏向记者介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当地农户参与到代种代养项目当中,带动了当地200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此外,每户贫困户一年至少还能得到3000元的分红。“预计明年我们将建成4000亩的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让更多农户获益。”
长迳村党总支书记刘光楠表示,“虾稻共养”产业带动有能力有意愿发展稻虾共养的贫困户参与到该产业中,目前申请到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5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公司带领农户养殖小龙虾,实现统一配种供苗、技术指导、统一收购,走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道路,解决了农户分散养殖“难卖”问题,又解决了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
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雄市全市共整合扶贫产业资金2.5亿元、流转土地21000多亩,大力发展规模化长效扶贫产业,已建成扶贫产业100个,将全市贫困户5777户牢牢链在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南雄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扶贫办专职副主任何云秀表示,该市制定了“以奖代补”办法,建立有组织带动、有一定规模、有效益保障、有利益联结机制、有风险防控机制等“五个有”产业标准,促进扶贫产业加快发展。同时,统筹完善扶贫产业管理模式,借力延伸传统产业链条。目前,已建成雄州街道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湖口镇中草药产业园、主田镇百香果种植基地、南亩镇茶叶种植基地、珠玑镇小龙虾养殖基地等主要产业。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帮助贫困户本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何云秀说,南雄通过创新成立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筹整合扶贫资金投入到优质产业项目中,与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合作共同发展壮大扶贫产业,让贫困户不出村不离家实现就业,共享产业扶贫发展甜头。公司将跟踪管理当前扶贫资金投入项目,解决扶贫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规避产业风险,也解决了脱贫攻坚结束后边缘贫困群体纳入扶贫后帮扶资金的问题。
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黄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