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融合”成就全国最美家庭——访全国最美家庭户主、原韶关日报副总编辑李彩彬

这是一个来自全国5个省市组成的大家庭:北京、广东、湖南、河北、黑龙江。从北大荒调回韶关数十年来,这个家庭让人以羡慕的眼光,一步一步登上了全国最美家庭的行列。

上图为李彩彬一家回世界客都——梅州市参观“客天下”景区留影。 图片由李彩彬提供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83岁的户主李彩彬说:不忘初心,宽仁严谨,扎扎实实,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最美家庭的创建就一定能成功。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带头做的:

他坚持建立年节和每个星期六都在双老家团聚吃晚饭的制度;

他坚持办好家庭档案,记录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大小事,记录儿孙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他坚持每天早上5时起床,行走拍打2500步,一年四季不改,就是去旅游,在轮船的甲板上、火车上也坚持运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彩彬说:只有坚持,才能做到更好。他向记者坦露了他在创建“最美家庭”中的三点成功经验。

这就是:和谐家庭、文化家庭、数字家庭,“大融合”成就了全国最美家庭。

上图为李彩彬在家庭档案室看书学习。冯兆宇摄

和谐家庭

1987年,李彩彬从黑龙江农垦(建设兵团)调回韶关工作,当时才5口人(双职工及3个男孩)。上世纪90年代,他的三个儿子:李勇、李忠、李军先后成家立业,在韶关有了各自的家庭,算上孙子、孙女,全家共有10口人,一直过着美满、和乐融融的生活。

30多年来,李彩彬一家由原来一户(二老三子)变为三户(二老与老大共5口,老二、老三各一户),以二老为中心还是一个大家庭。他们从2000年搬进新房开始,认真响应市委文明办、市妇联的号召,积极参加创建和谐家庭的活动,处理好家庭内部(主要是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兄弟关系)、家庭与社会、家庭内外环境等关系,于2007年被评为韶关市平安和谐家庭,实践了“家和万事兴”的名言和真理。

李彩彬原是韶关日报社副总编辑,爱人王桂荣,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生岗位退休,他们两人深知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从小事做起,从每个人身上抓起,培养每一位成员的家庭观念。他们做到了多年来都是一人有难全家出动。凡是有住院的老小,兄弟、妯娌之间轮流值班看护、做饭、送饭,不怕辛苦,就连亲属有难也是如此。

2014年,姨妹的女儿患癌症在粤北医院从住院到去逝,他们全家帮忙,送饭护理,帮忙值班。2014年,孙子李书帆到韩国留学费用高,孙女考上北中,全家老人、兄弟都是全力相助。

随着家庭事务的增多,李彩彬全家制定了以“和谐、互帮、传承、保健、圆梦”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公约。通过和谐家庭的创建活动,不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还增强了十口之家的正能量和凝聚力。

文化家庭

大家庭10口人,来自全国5个省市,区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各人的文化思想、风俗习惯、饮食爱好、事业追求都各不同,不能要求大家一下能统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曾经的韶关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彩彬认为,一个美好的家庭,融合是最重要的。他首先从文化着手,提升家庭文化,树立和谐家风。因此,退休后,从事多年文化工作的他逐渐把重心放到了家庭文化的建设上。他根据家庭文化成员多、住房和经济条件较好的特点,通过建立家庭档案室和家庭文化室等开拓家庭文化视野,进而编辑成《家庭档案》一书。

2010年,在李彩彬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编辑、分类造册及出版书籍等工作后,家庭档案室和《家庭档案》一书应运而生,里面涵盖了李彩彬一家的家庭史料、家庭影照、家庭生活、家庭保健、家庭藏书、实物收藏、写作成果及家庭大事记等方面内容,为韶关家庭文化建设开了先河。

“创建和谐家庭,需要得到全家对家庭文化建设的认同和支持,这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前提。通过建立家庭档案室和家庭文化室等方式,开拓家庭成员的文化视野,续编家庭档案丛集和制作家庭影画,不断提升和创新家庭文化亮点。”

《家庭档案》就是一个个温馨的家庭故事。

10年来,李彩彬全家编辑了大型《家庭档案》丛集11本,并分类起名为《家庭篇》《户主篇》《儿孙篇》等,在这些《家庭档案》中,既有《最美家庭展示》《北疆探访影集》,也有大儿子李勇编的《韶关餐饮彩报》集、为孙子编的《李书帆美术作品》集,以及《家庭画册》和《文章书法》集等。

为了提高全家的文化修养,李彩彬将自家书房改建为“家庭档案室”后,还建立了一个家庭文化室。走进书房,书柜上分门别类整齐摆放着近千册书籍,社会科学、文学、新闻写作、地方史谱等各类书籍都被编上号分档保管,当真称得上是“档案室”。他说,当自己累了的时候,静静地坐在这里,思考或休息,或练书法,带头将家庭档案室和文化室经营好、管理好。

李彩彬的家庭档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佛山市企业老板李林,从报上看到报道后,带着80多岁的父母及爱人和从美国回来的哥哥两次远道来到李彩彬家里参观学习。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党委宣传部高放新得知信息后,通过手机来电索取书册。更多的是我市的市民朋友、老乡登门拜访并索取书稿资料,表示要好好学习,把家庭建设好。

为了发挥自己的余热,退休后,李彩彬除被聘参加市委第二部地方志编篡工作六年外,还坚持编写不离手,从2000年开始,为自己、为朋友、为单位、为家乡共编辑出版各种手册33本,还创作了歌曲《美好家庭之歌》,为报刊撰发了《家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等。

数字家庭

李彩彬多年来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那就是喜欢用数字说话和撰写文章。他说,心中有数,才能做事有底。

比如说身体,20多年来,他坚持天天晨运的好习惯,从不懈怠。他回东北探亲友,仍然保持这个习惯,让东北人也佩服。他写文章,首先列好提纲,先确定要写的字数,每一个篇章要写多少字,尽量将文章控制在规定的字数内;他去年全家北疆自驾车万里行时,首先规划好路线,确定时间为17天,途经20个省市,行程一万六千里。

83岁的人,能经受如此长途的考验,李彩彬说,这是自己平时积累下来的身体质素,健康的身体,大大减轻了家庭看病负担和全家的牵挂。在老人的影响下,全家都更加重视和关注保健,既保证了全家无大病,又促进了家庭和谐。

李彩彬本是梅县人,后来从部队去到了黑龙江农垦,如今定居韶关,对他而言,这三个地方都是他的“家”。从东北调回韶关30多年来,李彩彬先后5次带着全家回到原籍广东梅县探亲,敬祖扫墓,还出资在老家修村路、建宗屋、为母校捐款。李彩彬也曾带着妻子和儿孙先后5次回访北大荒,并为农垦赠献50年前垦荒的老照片和亲自在报刊撰发的回顾文章资料。

李彩彬不仅利用家庭档案记录家庭历史变迁,自己还有一个日记本,记录着自己的人生三个梦(北疆梦、记者梦、健康梦)李家的三乡情结,家国情怀和他的“人生十经”,还有人生三宝(偷偷的学做人,偷偷的学做事,偷偷的写文章)李氏家训十一则,李家五条家庭公约等等,用数字激励人生,激励家人传承家风。李家二老对儿孙并无很多的说教,主要是以身示范。李彩彬最后对记者说,我们家四对夫妻都是异地结合,南北情缘,和谐相处。在网上还建立了《李府》《李氏大家庭》《北战友》《文化人》等10多个手机群,做到家庭数字化、生活网络化。

这是一个大融合的家庭,李家下一代在大融合家庭的影响下,积极向上,孙子李书帆在韩国留学,勇于吃苦,勤奋好学,年底就本科毕业了。孙女李书羽考上了北中,她参加琵琶演奏竞赛,获得两次金奖。满头白发的李彩彬一直为家庭的和谐努力着,而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百姓的赞扬。

2016年,被评为韶关市“十大最美家庭”;2018年,被评为广东百户“最美家庭”;2019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现在,只要走进李彩彬家庭,我们一定会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孝道文化等中华文化氛围,使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美好的家庭,就是文化的大融合,就是一所传承文化的大课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历代有识之士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在这个为人处事的进阶过程中,家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近,我市李彩彬家庭喜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这是李家的荣耀,也是韶关日报社乃至韶关市的光荣。

李彩彬家庭是平凡。这个全国最美家庭是个普通的家庭,它不是因为意外变故而必须艰辛支撑,不是因为身份特殊而必须谨慎维系,不是因为赤贫暴富而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它普通得你登上韶阳楼举目远眺,整个三江六岸的韶城人家都有相似的成员构成和日常起居。

李彩彬家庭也是不平凡的。它的不凡之处,是在于这个家庭的户主李彩彬满怀赤诚的爱心,数十年如一日从点点滴滴做起,并深深地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每一个人,他们如同春燕衔泥般齐心协力建设着这个家庭,他们的付出从容淡定并锲不而舍。他们血液里流淌着深厚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行动上践行着核心价值观,精神上享受着令人艳羡的美满温馨成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和谐,关乎每个成员的福祉,李彩彬这个全国最美家庭,其难能可贵之处,是可以供每个平凡的家庭学习并且能够学成。让我们见贤思齐,学而时习之,共同构建幸福美好家庭吧!(韶关日报记者 李宇强 冯春华 晓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