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源瑶族自治县
老年大学活动中心里
记者见到了正在这里
进行合唱排练的肖炎初老人
回想42年的峥嵘岁月
2007年就已退休的肖炎初,在乳源电力行业工作了42年,见证了乳源瑶族自治县自建县以来快速发展的电力事业,回想这42年的峥嵘岁月,肖炎初也是感慨万千。
肖炎初。
肖炎初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初的乳源电力资源十分紧缺:“当时乳源县城(装机容量)是125千瓦,125千瓦对于乳源来说用电情况是很不乐观的,一过了乳源那条河就没有电的了,当时大概是以乳源县城为中心200米不到的范围内有电。全城只有37盏路灯,一到晚上整个县城很寂静,只有电影院放电影的声音。”
当时还是学徒的肖炎初,上班第一天就跟随着师傅去到当时的鲜明大队给南水水库移民安装电灯,那天的事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道晚上就能用上电灯,村民都很高兴,敲锣打鼓地迎接我们,还给我们杀鸡杀鸭,当时鸡都很少见,可见他们有多高兴。”
肖炎初告诉记者,乳源电力事业大概从1973年开始就逐步发展起来了,1982年基本实现从县区到乡镇的电力覆盖,乳源也是全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初级农村电气化县”称号的县区。“从最开始只有几百千瓦时的发电量到现在十几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可见乳源的电力发展得很好。”
对祖国说的话
说起乳源瑶族自治县电力事业的发展,肖炎初感慨地告诉记者,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乳源电力发展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越来越强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快速增长,他感到非常自豪,祝福国家繁荣昌盛!
肖炎初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对青年说的话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并不是每个单位有汽车的,所以十几二十米高的电线杆都是靠工人抬。为了赶工期,哪怕下雪天也同样工作。我跟工人们说停一下吧,危险!工人们却说,不怕,就这么干!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不断努力和用心工作来实现的,干活就不要怕辛苦!”
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曾珍 通讯员 林子明 潘洁白
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王志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