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显活力——市供销社以“三个抓手”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侧记

近年来,市供销社在开展基层社为农服务专项整治工作中,紧扣全市“三农”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强社带弱社”、组建农业服务合作社、“社村”合作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强社”带“弱社”筑牢基层为农服务根基

市供销社遵循“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桥梁,推动县级供销社与基层社协同发展。  

在县域间,对于产业发展基础、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相近的地区,安排实力较强的县供销社帮扶较弱县供销社,共同挖掘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潜力。例如,南雄供销社借助南雄丝苗米产业优势,与始兴县结对帮扶,将丝苗米种植基地拓展至同样适宜“烟稻轮作”的始兴马市镇;乐昌供销社依托豇豆产业,与乳源县开展结对帮扶,把豇豆种植推广至同样是高山气候的乳源大桥镇。  

在县域内,基础较好的基层社将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的基层社倾斜。以乐昌梅花供销社为例,其以豇豆产业为依托,将服务范围延伸至秀水镇、庆云镇及坪石镇,有效提升了这些地区供销社联结当地农民的能力。预计到2025年,该区域豇豆种植面积将从2024年的340亩扩大至1200亩,带动种植户超过400户,参与农户每亩预计可增收3600元,村集体每亩可实现175元收益。

“社村”合作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去年以来,市供销社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径,依托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立足“订单农业+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社村”合作试点工作。  

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以股份入股合作社、土地流转等方式与村集体开展合作,建立保底收益、股权分红、劳务收入等利益联结机制。除南雄市成功申报省级“社村”合作试点县外,其余7个县级社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探索“社村”合作试点模式,共流转或托管土地超过3000亩,用于打造水稻、蔬菜、水果等示范种植基地。例如,曲江樟市镇光辉村通过村集体流转农户闲置耕地600亩,交由县域农服公司提供品种、种植、服务、烘干、收购、销售“六统一”的水稻全托管服务。除向村集体支付保底收益380元/亩/年外,还将盈余部分的50%二次返还给村集体。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刘璐 通讯员 吴益欢 聂炜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