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我市推出两个专题展览,多件珍贵文物首次在韶展出开启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连日来,市博物馆、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精心筹备,分别推出各具特色的专题展览,吸引众多市民踊跃参观。  

前日上午10时,记者抵达韶关市博物馆。刚踏入展区,便看到大批参观者接踵而至。不少家长趁着周末时光,特意带着孩子前来感受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又恰逢周末,带孩子来博物馆逛逛,让他更直观、真切地了解韶关的历史,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一名早早来到博物馆的市民王先生笑着说道。  

在韶关市博物馆的众多展品中,本次展览展出唐代文物上百件。其中,张九龄墓、张九皋(张九龄之弟)墓出土的滑石碟、青釉碗、玉饰以及清代仿宋张九龄告身帖石刻文物首次在韶关展出,格外引人注目。  

张九皋墓出土的滑石碟备受关注。这件文物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自然,碟身有着细腻而神秘的纹路,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专程赶来参观的市民李女士感慨道:“之前就听闻张九皋墓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今天终于亲眼见到这个滑石碟。它看起来虽然简单质朴,但每一道纹路都仿佛藏着历史的密码,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据专家介绍,滑石碟在唐代常被用作随葬品,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和文化风貌。它不仅具备实用价值,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工艺水平的生动见证。市博物馆的讲解员曾志立在为观众讲解时,生动地说道:“大家看这个滑石碟,它的质地温润如玉,纹路浑然天成。在唐代,滑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材料,但工匠们却能凭借精湛的技艺将其制作得如此精美,可见当时工艺之高超。而且从它身上我们还能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死亡和来世的观念,是一件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  

与此同时,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内也是人头攒动。该馆推出的专题展览围绕韶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展开,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图片和资料,生动展现了韶州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  

在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展厅里,许多市民正围在展柜前,仔细端详着一件件古老的器物。一名带着孩子参观的妈妈指着展柜中的一件青铜器,耐心地给孩子讲解着:“你看,这就是古代人用的东西,它见证了我们韶州的历史呢。”孩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韶关市博物馆和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让市民在参观中触摸历史脉络,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我们推出了专题展览和公益讲解服务,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韶关的历史文化。未来,我们还将举办更多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市博物馆副馆长罗伟德说。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大赏,更是一堂生动的“城市公开课”,通过多元化的互动形式,历史与文物从展柜中“走”出来,打破物理边界,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作为保护传承文化的殿堂和公共文化服务专业机构,韶关市博物馆、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已经沉淀为城市的“文化芯片”,通过科技创新、业态重构、领域跨界等方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公共价值,以更鲜活的方式为城市注入文化活力与张力。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刘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