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镇更美 让百姓更幸福——仁化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纪实

从硕果累累的金秋到激情澎湃的盛夏,在仁化县大力推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中,结合推动乡镇(镇街)“139”提升行动计划及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大半年来,生活在仁化的人们,看到了周边环境的巨大变化,也真切感受到了仁化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工作力度并得到了中外游客及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促进了仁化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放眼仁化,无论是绿树摇曳、花草缤纷、如诗如画的环丹霞山国省道沿线,还是暮色下白墙灰瓦具有徽派特色,彰显文化内涵的红色文化小镇城口,亦或是流光溢彩下如梦如幻的公园广场,一年来,仁化县整治的是空间与秩序,提升的是设施与美感,推动的是转型与升级,享有的是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仁化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的当下,一场城镇变迁之美,演绎着人与环境相融相生的和谐关系,让散落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小城镇拥有了让人们驻留的更多理由。美丽的人居环境,铺就了小城镇幸福的底色,更是小城镇蝶变新生的开篇。

丹霞新城全民健身广场。龙全明摄

“破茧”新生创建成效硕果累累

走在仁化县丹霞大道,跃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统一白墙灰瓦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与丹霞山美丽风光相映成景,房前葱绿的景观苗木及缤纷的花草惹人喜爱。历时半年多,人们欣喜于仁化巨大的改变,仁化城镇褪去了“脏乱差”的外套,“破茧”新生了。

去年9月,韶关市正式启动了乡镇(镇街)整治提升“139”行动,吹响全面整治提升乡镇(镇街)号角。仁化县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和环丹建设,大力践行“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坚持“干”字当头,迅速行动,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全力以赴推动县城“439”、乡镇(镇街)“139”提升行动计划及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城镇提升、环丹建设、路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城镇提升——仁化是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已获得国家林草局备案,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该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认真落实乡镇(镇街)整治提升“139”行动计划三大举措,完成北门片区市政工程、丹霞新城路网、全民健身广场等工程,大力实施“五小”惠民工程,一期11个项目全部竣工通过验收并开放使用;有序推进异地新建田家炳小学、城北小学,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妇幼保健中心搬迁等项目;常态化开展城口镇、周田镇三项整治工作,九项基础工程建设开工率100%,完工率为33.33%。

环丹霞山国道106(黄屋段)景观路段。龙全明摄

环丹建设——围绕道路连片、设施连片、产业连片、文化连片“四个连片”,整体推进、连片打造环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程涉及环丹23个村250个村小组,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基础设施整治项目入库1243项,“丹霞彩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基本建成;实施环丹国省道沿线房屋外立面及道路景观整治提升工程,计划对885栋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和利用闲置地边角地建设84处景观节点,工程总长64.2公里,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董塘到周田段,第二期结合省级“万里碧道”试点和丹霞山东南门开发,重点打造周田到大桥段;积极配合做好省级“万里碧道”试点环丹霞山(大桥—周田段)基础上,规划建设董塘—丹霞街道段碧道,将城乡与景区相互串联,推进环丹连点连线连片发展。

路域整治——按照“路面宽3.5米,长度自接口边缘起往内延伸50米”的标准,完成161处环丹国省道公路平交口道路硬底化建设;抓好扬尘治理,常态化对环丹国省道沿线进行执法巡查,共整治取缔河沙销售堆放点15个、石灰油场5处、停车场3处,清理堆放河沙1600立方米,道路沿线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抓好绿化美化,种植桂花、樟树等路树提升G106线、G323线和S246线景观林带,并完成道路沿线裸露地绿化和荒地复绿19处。

文化至上美丽小镇独具韵味

走在城口镇的街道上,街边店铺林立,却井然有序,精致统一的外立面扮靓街道,焕发着新活力;红色门户标志,红色主题广场、红色主题墙绘……城口的镇容镇貌,在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下,愈发独具魅力。

据了解,城口镇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一站,是全国20个“我心目中的长征纪念地”之一。作为我市“139”镇街整治提升行动第一批试点镇,该镇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推进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的整治,着力打造红色小镇。

去年启动“139”镇街提升工程以来,城口镇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下大力气围绕镇区街道、红色广场等九大项目进行改造提升。这场轰轰烈烈“下决心、动真格、办实事”的整治工作,也在“便民、利民、为民”的基础上,赢得了百姓的称赞和支持。“以前106国道两边乱搭乱建乱摆卖现象非常严重,垃圾到处乱堆乱放,逢墟日经常交通堵塞。你看看现在街道上多干净多整洁多宽敞。”66岁的退休老师蒙先生对记者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106国道是城口镇的主要交通要道,长期以脏乱差堵闻名,是小镇百姓民生的一大痛点。去年开始,该镇针对106国道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提档升级”。以往街道附近随处可见的鸡舍、猪舍、菜园,以及乱搭乱建的雨棚、违建房、广告牌早已不见踪影。整条道路干净整洁,红色小镇的风貌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今年1月,在韶关市2018年乡镇(镇街)整治提升试点乡镇“六乱”专项集中整治成果考核中,城口镇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该镇还通过外立面改造工程,对沿街的商铺统一门牌,并对店铺的名字融入红色元素。目前,整个镇区的红色氛围浓厚,吸引了外地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今年5月11日,在城口举办了“红色古驿道·重走长征路”韶关市仁化县第二届红旅足迹徒步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2000多名徒步爱好者参加,镇内的民宿和农家乐全部“爆棚”,土特产也销售一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委政府打造红色小镇带来的益处。

“城口镇紧紧抓住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选址城口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开展红色小镇建设和“139”镇区整治提升,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可以很骄傲很自豪、很有底气地说,我们现在已经不比三江口差,甚至优于三江口。”城口镇党委书记李汉辉说道。

城口红色小镇一角。龙全明摄

路域整治环丹沿线处处有景观

从韶关市区驱车前往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景区,发现国道106线仁化县沿线干净整洁,两旁栽种的绿化景观苗木十分养眼,丹霞山大门口区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来,仁化县结合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环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创建设工程,计划对环丹霞山国省道沿线两旁800多栋房屋外立面,按白墙灰瓦的标准粉刷,并融入当地红色文化、丹霞旅游文化等元素,对道路沿线建筑的门面、窗、屋檐等进行装饰提升,展示区域特色文化。目前已完成约85%的工程进度。

大力推动路域环境整治,完成了161处环丹国省道公路平交口道路硬底化建设。常态化对环丹国省道沿线进行执法巡查,共整治取缔河沙销售堆放点15个、石灰油场5处、停车场3处,清理堆放河沙1600立方米,道路沿线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同时,全面开展环丹道路景观整治提升,着力将丹霞山、城口红色小镇、丹霞文旅小镇、周田旅游配套服务小镇等串联一起,形成20分钟优质生态旅游文化圈。目前共完成50多处景观节点提升建设,完成道路沿线裸露地绿化128公里和荒地复绿19处。

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优化了丹霞山旅游环境、改善了环丹霞山面貌,提升了丹霞山景区吸引力,重塑了仁化县旅游新形象,获得了各地游客及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

拓展空间绘就区域发展新画卷

今年元宵夜,丹霞新城全民健身广场上聚集着广大市民,现场热闹非凡,一场大型文化活动在广场举行,群众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有的静静地侧耳倾听美妙的音乐,有的满面春风地欣赏着喷泉,有的纷纷举起相机和亲朋好友纪念这绚丽的景象,还有的观看着传统的舞龙表演……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音乐喷泉真美,在外地工作,回到家也很少出来走走,没想到这个广场这么漂亮。”常年在外地工作回家过年的杨女士说道。

丹霞新城健身广场不仅有水柱高30米的音乐喷泉,还有生态休闲文化区、开放式运动区等,是目前该县功能最齐全、面积最大的文化广场,一到周末这里便聚集大量市民,或锻炼身体,或休闲娱乐。

丹霞新城健身广场所在的丹霞新城片区是仁化县城总体规划中的“南拓”部分。围绕“融城于山,融山于城”发展理念,仁化县以“北优、西调、南拓、育山、美江”为空间发展策略,优化老城区,拓展南部区域,保护好锦江一湾清水。

丹霞新城片区规划约1.2万户6万人,目前已经入住4000多户,常住人口1万余人,配套建设田家炳小学、妇幼保健院、新城派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因为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了新城片区结构,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格局。

仁化县城北小学。黄荣坤摄

民生为本城市未来发展无限好

近年来,仁化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民生优先、以民为本”的理念,通过实施城镇扩容提质,优先将教育、医疗卫生等优质民生项目资源要素集聚到城区,做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区吸引力和凝聚力,吸引周边乡镇居民向城区集聚,形成城市建设发展和人口聚集的良性循环。

城北小学所在的北门片区,是仁化“北优、西调、南拓、育山、美江”空间布局中县“北优”规划重点打造的精品居住组团,也是该县城镇提升及老城扩容提升的重点片区。北门片区“四校两园”教育规划配置项目,除城北小学外,“四校两园”还包括扩建仁化县第一中学、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异地新建仁化县特殊教育学校,配套新建城北幼儿园,改建省一级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共六个项目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北门片区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教育一体化体系,助力仁化教育现代化发展。投入9100万元配套提升改扩建县人民医院,新建十层综合大楼,建成后可增加床位200张,新设3个二级临床科室,将现有的急救、医疗资源整合,形成急救、门诊、住院融合为一体的新诊疗格局,极大方便群众看病就诊。

随着北门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选择在北门片区投资置业,充分发挥了民生工程的人气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周边乡镇居民向城区聚集。北门片区成为该县近年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突出的建设区域,也是创新活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改善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建设项目。

疏密有度建设中心城区、统筹有序建设特色镇街、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乡村、精细有方完善管理服务。城镇建设的逐步完善,不断提升着城市文明程度;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极大地改善着市民的精神面貌。

这就是发展中的仁化,这就是仁化实施创建县级文明城市的成果。大幕开启、号角吹响,仁化鼓足比拼的干劲,不忘为民的初心,正大踏步走在发展建设的路上。一个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仁爱仁化,正翩翩而来。

文字:吴嘉宁 李子初 谭作明 陈志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