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来听,“老三届”周镇嘉畅叙对祖国的衷情~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一个群体,见证了祖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从积贫积弱到伟大崛起。他们砥砺奋进,穷则思变,用苦难和艰辛为祖国建设矢志奋斗、奉献青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韶关发布特此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之老同志有话对祖国说系列报道,倾听“老同志”“老韶关”畅诉拳拳之心和爱国之情。敬请垂注。

“作为一个‘老三届’,我想说的是,我对祖国爱得深沉,爱得刻骨铭心!”今年67岁的周镇嘉,是韶关市老干部大学常务副校长、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也是一位奔忙于笔耕、口授的理论工作者。他作为“老三届”这一特殊的人群,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砥砺奋进,锤炼信仰,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接受韶关日报记者的采访中,思绪万千,激扬文字,畅诉衷情。

知不易知兴替的“老三届”

“‘老三届’是1960至1965年进入中学,并应于1966至1968年毕业的三届初高中学生,因‘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断了学业。”周镇嘉说道,“老三届”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基本上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命运与国家连结在一起。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三五”规划,“老三届”是亲历者;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老三届”是见证者;从自力更生搞建设到改革开放40年,“老三届”是参与者;国际风云变化,“老三届”是目睹者。

记者正在采访周镇嘉。

周镇嘉感慨道,“老三届”也是命运跌宕起伏,历经风雨的一群人,碰上了三年饥荒,遭遇“文革”风暴,踏入上山下乡的洪流,赶上了国企改制、下岗失业的大潮。但“老三届”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完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一茬人,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从小培育,长期积淀,坚定执著。

“我感恩我的祖国,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到进学校,做工人,当干部,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小有作为的理论工作者。这一切,祖国是我的背景,而韶关是我的‘舞台’。”他说道。

跨世纪的深情与祝福

在奋斗的岁月里,周镇嘉研究和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传播党的基本方针政策,至今还在笔耕、口授。“我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祖国的关爱和组织的培养,我深深地感恩我的祖国,深深地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周镇嘉在研究理论工作。

“我热爱我的祖国!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岁月中,我亲眼目睹了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从积贫积弱到伟大崛起、从处于国际舞台边缘到走上国际舞台中心的整个历史过程。”周镇嘉说道,在韶关,他也亲身经历了经济总量从5亿、10亿上升到50亿、100亿、500亿、1000亿,2018年达到约1343亿元。让他感到自豪的是,自己和亿万人民一道,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大厦添了砖、加了瓦,为韶关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出了力、尽了心。“人民创造历史,我们就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奋斗精神,书写了新中国70年的辉煌,书写了韶关发展进步的历史。抚今思昔,我对我的祖国充满着深沉的挚爱之情、眷恋之情!”

经历时代风雨,期待桃李春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周镇嘉对祖国充满了深深的祝福。“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梦’。对此,我们充满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衷心地祝福我的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 通讯员 林子明 潘洁白

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王志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