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召开2025年全市民政工作暨清明节祭扫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仁化县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成功入选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2024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资金试点项目中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
去年以来,仁化县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更好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共绘最美“夕阳红”。
三级网络布局夯实农村养老“硬支撑”
仁化县构建“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县级层面,丹霞街道敬老院已评为二星级养老机构和二星级消防管理机构,新建的丹霞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已完成,将于今年全面建成,承担县域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职责,对乡村两级养老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乡镇层面,该县周田镇、董塘镇、长江镇3家区域性敬老院和撤并的城口镇、扶溪镇敬老院正在提质改造为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发挥兜底保障、全托日托、居家上门、服务转介、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功能,并重点收住区域内中度失能、轻度失能和生活自理特困人员。
在村级层面,已建成29家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家长者饭堂,每年服务老年人约4万人次,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运营体制创新提升养老服务质效
仁化县在运营体制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首先,该县实施敬老院资源优化整合,将原有的11家镇(街)敬老院整合为4家区域性敬老院,并关停7家“偏、远、小”的乡镇敬老院。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人员力量的增强、运营管理的优化,还显著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仁化县改革敬老院投入和评价机制。印发《2024年度敬老院服务质量和养老护理员工作评价方案》,结合机构的入住率、照护服务水平、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情况、员工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因素,对4家区域性敬老院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与投入资金相挂钩,有效激励敬老院提升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在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仁化县积极组织养老护理员参加上级和本级养老护理、消防安全等培训。自2021年以来,已有943人次参与了相关培训,有效提升了养老护理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此外,仁化县还大力支持小微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该县提供国家和省的税费优惠政策和有关规定减免收费文件支持,并落实《韶关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支助办法》。目前,仁化县的3家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状况良好,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选择。
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绘制养老“关爱图”
为进一步优化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仁化县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基本养老服务政策的落实。
同时,成立11个村级养老互助组织,探索“1+1+1+N”的养老互助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多元化、贴心化的上门关爱服务。采用积分制提升志愿服务积极性,并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为老年人开展精细化、多元化、贴心化的上门关爱服务,确保老年人难有所帮、急有所助、病有所医、孤有所陪。截至目前,仁化县村级养老互助组织成员发展壮大至137人,开展养老互助志愿服务活动484次,服务对象14643人次,服务总时长1111小时,发出积分券1286张,累计积分128600分,志愿者凭积分券到指定积分商店兑换相应分值的物资。
此外,仁化县还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已完成2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适老化改造。
接下来,仁化县将全面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规范运行机制,发挥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可持续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因地制宜推进互助养老,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