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在武江区孟洲坝夜市启动。苏韵杰摄
游客在百年东街吃烧烤。侯海霞 摄
在百年东街,家长和孩子对石膏娃娃进行彩绘。侯海霞 摄
韶关第六届青岛啤酒嘉年华现场。 张伟杰 摄
夏季是“夜经济”的旺季。美团广东夜经济消费报告指出,广东省夜经济消费的热度持续高涨,展现出多样化的消费趋势和新兴的消费形态,夜间消费指数达500.5,在同地区省市中位列第一。其中,韶关市夜间消费占比52.5%,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18∶00-19∶00消费占比21.6%,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异地消费者占比37.3%。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能够带动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旅游、交通等多行业的发展,既可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又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赛道”。
近年来,我市以发展夜间经济、繁荣夜间消费为目标,以激发消费者夜间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暑期等消费旺季,通过商文旅互动,带动优质消费资源集聚,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提供了强劲动能。
夜间经济给韶关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怎样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如何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亮点 “夜经济”热力足助燃“人间烟火”
七八月的韶关,白天气温超过30摄氏度,晚上逛夜市成了很多人的休闲首选,催生了经济新“夜”态。
余晖渐退,灯光次第亮起,街头一片流光璀璨。漫步位于浈江区的百年东街,美食的味道扑鼻而来,不少门店都挤满了游客。一家奶茶店门前座无虚席,三三两两的顾客坐在一起,一边喝奶茶一边聊天,不远处的浈江江景尽收眼底。
“天气炎热,晚上来逛街的人比较多,冰奶茶很受欢迎,销售情况很好。”店员一边忙碌一边介绍。旁边的儿童娱乐项目也很受欢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正在对石膏娃娃进行彩绘。而在江边的“舞台”上,艺人唱着歌,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位于武江区的孟洲坝夜市,随着夜晚的到来,也在车水马龙中热闹了起来。“嗞嗞嗞……”滚烫的炭火,香喷喷的烤肉,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弥漫。烧烤摊摊主热情招呼着顾客,手上熟练地翻烤着肉串,忙得晕头转向。正在摊位旁的小桌上吃烧烤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里小吃特别多,价格也很实惠,下班和朋友来逛逛,尝尝美食,松弛感瞬间拉满。”
在韶关,夜间经济活跃的地方还有很多。火热的“夜经济”远不只是“夜食”,“夜娱”“夜购”“夜运动”等也在近年来悄然兴起,不仅增加了生活体验感,激发了消费新动能,也掀起了夜晚新风尚。
这些,都是“夜经济”活跃的缩影。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已经从2018年的22.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0.25万亿元,5年时间实现翻番。面对如此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抓住了“夜经济”的流量,就抓住了消费增长的关键变量。
“近年来,我市陆续建成以孟洲坝夜市、摩尔城为代表的一批夜食、夜购、夜游、夜娱等消费新‘夜’态场景,吸引了广大游客和市民朋友前来游玩、消费、体验,为我市激发了消费新动能,点燃了市场新活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中共韶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黄晓晖看来,韶关作为广东省内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区市,虽然面临着客源市场受限等诸多挑战,但在探索“夜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探索 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实际上,在提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韶关已进行了诸多探索。近年来,我市以点亮“夜经济”作为消费提档升级的发力点,以扩大消费、服务民生为导向,持续下大力气完善“夜经济”配套设施,美化亮化夜间环境,优化夜间经济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拓展夜间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我市出台系列消费政策,统筹推进消费市场发展。“我市印发了《韶关市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实施‘魅力韶城’‘寻味韶城’‘时尚韶城’‘乐游韶城’四项工程,打造乐购、美食、活力、旅游消费中心。”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拉动消费,我市先后印发《韶关市2022年促进消费若干措施》《韶关市促进消费增长十条措施》《韶关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及促进消费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推动家电消费、加强文旅和餐饮消费、支持消费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培育消费节品牌等政策措施,促进全市消费持续回暖。
针对“夜经济”发展,我市制定了《韶关市打造浈江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商圈)专项试点工作方案》《韶关市打造武江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商圈)专项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浈江区依托百年东街、步行街等商圈载体,武江区依托孟洲坝夜市,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刚刚成立两周年的孟洲坝夜市,在业态上不断进行提升和创新,通过“夜市+”的模式,融入文化、艺术、休闲、体育、娱乐等元素,新增天空之镜拍摄基地、沙滩营地、音乐餐吧、竞技露营等新业态,从最初的“地摊经济”“后备箱经济”逐渐发展到集“食、游、娱、体、展、演”于一体的、长期性的夜市消费场景,已经成为我市标志性的“网红打卡点”。据统计,过去两年,孟洲坝夜市累计接待市民群众和游客超400万人次。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今年以来,我市以“‘品善美韶城荟’——绽放韶城yeah!”为主题,结合暑期夜间经济消费特点,开展“1+1+9”系列活动,暨1场启动仪式、1场啤酒嘉年华,围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综合体、夜市、汽车、家电、商超、金融、油品、文旅体等9个板块陆续开展超百场主题促消费及优惠活动,丰富市场供给。
其中,今年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及第六届青岛啤酒嘉年华,推出景区景点门票大礼包活动,从7月23日至9月13日,来韶的游客可以0元畅游丹霞山等9大景区景点,还有温泉酒店促消费、商圈主题促消费等活动,更受到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通过打造更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带动本地人“走出来”、周边人“聚过来”、旅游人“留下来”,主城区“亮起来”、夜经济“燃起来”,提升夜间经济活力。
支招 引来流量和“留量”是关键
夜市新业态、新场景让城市夜生活有了新选择。但不容忽略的是,当前我市“夜经济”发展仍存在优质供给不足、业态融合度不高、市集街区分散、年轻群体流动性不足等短板和问题亟待破解。
“韶关地处山区,远离大型城市群和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客源市场相对有限。同时,年轻人作为‘夜经济’的主力军,流动性不足,难以形成持续活跃的夜间消费氛围。”黄晓晖说。
此外,众所周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韶关的一大优势。然而,在走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这一优势在“夜经济”产品中并没有被充分展现出来。从业态上看,当前我市夜间经济仍以餐饮、购物等传统业态为主,文创产品太少。文化演艺、节庆展会等产品形式虽有所尝试,但总体上供给不足,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
如何更好激活“夜经济”,让城市“夜活力”释放出更多增长动力?
黄晓晖建议,需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特别是夜间旅游产品,着力吸引外部客源。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夜间公共交通服务,以提高游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还要注重吸引年轻人、促进人口流动,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优化生活环境等措施吸引年轻人流入韶关,增加夜间消费潜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县区的交流合作,推动人口流动和资源共享,提升韶关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黄晓晖说。
走访中,一家文创产品摊的摊主表示,提质发展夜间经济要有创新思维,可顺应夜间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趋势,推动“夜经济”与地域文化等深度融合,结合场景设计、主题营造,创新夜间特色产品,定位“夜经济”的品牌标签,不断提升“夜经济”的文旅比重,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避免同质化发展,“夜经济”要探索出消费者的夜间消费“兴趣点”,体现自身特色。“专业夜市能够吸引特定消费人群,可以尝试开设美食、文创、亲子互动、科技体验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夜市,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通过专业化和特色化的经营方式,提升夜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黄晓晖建议。
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对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需要地方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统筹安排。对此,黄晓晖建议,需引进和培养“夜经济”管理和运营的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夜经济”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场点的经营要求和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夜经济”场点的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确保合法合规经营和安全卫生经营。
夜间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发展“夜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消费者等多方合力、协同共治。运营有深度,政策有准度,服务有温度,变“流量”为“留量”,方能让“夜经济”释放持久热度,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现已运营的夜经济集聚区和商圈,继续丰富夜宿、夜游、夜娱、夜学、夜健、夜食、夜购等业态,提升供给能力,重点打造浈江区、武江区夜经济示范街区,挖掘消费增长新动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他山之石
长沙
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已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近年来,长沙积极推进“文旅+科技”的方式,以打造“24小时城市”为目标,陆续出台多项文件,成立了湖南省首家夜间经济服务中心、长沙国金中心楼宇服务站;提升光影技术手段,利用灯光、3D、电音、冷焰、多媒体等元素对湘江两岸灯光秀、楼体灯光秀、夜光标识标牌系统等灯光亮化进行优化升级,在商圈、集聚区范围内开展5G智慧街区建设;提升街区艺术气息,结合涂鸦绘画、立体装置与数字影像,并设置互动游戏等,将静态的街区以动态形式呈现;不断丰富夜经济产品,构建夜间购物、餐饮、旅游、综艺演出、影剧观赏、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九大夜经济业态。长沙市五一商圈,是长沙市最繁华的商圈、全国闻名的网红商圈,打造了“便捷、炫彩、暖心、科技”的公共服务空间。2021年11月5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五一商圈的成功,得益于新消费品牌场景持续创新。商场沉浸式消费,店铺成为景点,酒吧洋溢着情怀,一系列体验式、全新的消费场景,引来了流量和“留量”。
西安
西安是我国传统旅游的目的地之一,也是全国三大网红城市之一,良好的政策与配套措施,再加上一直拥有的物质文化资源,为西安“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西安一直通过夜游经济来引领夜间经济的发展。从2018年起,西安出台多项方案,积极拓展西安市旅游产业链,构建“品牌化、全域化、特色化、国际化”西安夜游经济。西安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植入新技术、开发新业态来优化夜间消费市场,一方面持续开展夜景亮化、美化工作使大唐不夜城、钟鼓楼等地标性建筑成了一批爆款网红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留念;另一方面不断升级传统演艺项目,通过沉浸式的场景打造及技术植入,提高演艺项目的沉浸感和科技感,打造了“文化+演艺+夜景”的旅游消费新模式。大唐不夜城,是近几年西安“网红”的旅游休闲景区,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消费场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曼蒂广场正式开街,作为全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受到极大的关注与讨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