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区一合作社着力发展竹相关产业 推进“以竹代塑”探寻竹业新路

记者在雨后走进沙溪竹海。夏季的竹山,雨后更显得清新翠绿。在竹山的入口处,“沙溪竹海”几个绿色大字让人眼前一亮。走进竹林,只见根根翠竹直冲云天。曲江区中林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巫洪养说,今年的雨水特别充足,而且竹海的排水管理到位,为竹子的生长提供优势,今年合作社的竹业收入预计比往年有较大提高。

中林农林专业合作社是以竹业为主导的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向竹山要宝,向竹林要富。“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后,我们合作社看到了新的发展之路,更坚定了发展竹业的信心。”巫洪养满怀信心地说。

传统竹业 仍有广阔发展前景

沙溪镇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80%,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巫洪养介绍说,最初竹林和山林都是各家各户自行管理,2016年1月,5户村民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自愿成立合作社。没有想到,合作社一成立,其好处在当年就体现出来。合作社集合资源,对竹林、山林、耕地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在应对每年的水灾、霜冻等问题上,大家团结协作,度过一个个难关。在种植方面,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优质的树苗、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免费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销售方面,因为有了合作社,销售渠道更多,销售更畅顺。合作社在提供优质的竹木供销平台服务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合作社坚持走生态发展的路子,在发展毛竹生产的同时,积极做好竹下经济的发展,如灵芝、香菇、食用菌等产业,特别是竹笋产业。沙溪的竹笋很有名,一到春季,前来窝子上径村收购的人络绎不绝,刚挖出来的新鲜竹笋受到韶关和珠三角“吃客”的欢迎。

经过多年努力,中林农林专业合作社从最初几户农户的松散组织,至今已发展有社员24户、山林土地5000多亩、经济竹林6000亩,提供村中就业岗位80个。2023年,该合作社为每名社员创造逾3万元的经济收入。

“以竹代塑” 助推竹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走好合作社发展的路子?站在沙溪竹海最高峰黄茅嶂,数千亩竹林尽收眼底。巫洪养高兴地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支持主要竹产区培育家庭林场、合作经济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组建专业化培育、经营、采伐技术服务队伍。鼓励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推行全竹利用产业模式,强化竹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强竹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以竹代塑”,竹子的种植生产是基础。要把竹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合作社知悉这一利好消息,加快竹产品的布局。他们扩大合作社队伍,依靠现在的24户农房带动60多户200多人参加;对原有的竹木加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来主要生产筷子的基础上,扩大生产竹席等。“我们还在寻找合适的地方,在保证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生产竹炭。”巫洪养说出合作社的设想。

“以竹代塑”依托竹子的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特性,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竹资源生态价值转换,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合作社充分利用沙溪竹海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在发展竹业的同时,结合当地万亩竹林优势,积极探索保护生态多样性活动与现有的经济林竹林共存模式;在不破坏周边农耕环境的基础上,对山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打造乡村果蔬种植业和文旅康养相结合的绿美生态文旅基地。现在,一个初具规模的竹海越野基地正在成熟,吸引着周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越野迷和游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巫洪养和乡亲们说,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沙溪竹业定将奋力为粤北竹业发展闯出一条希望之路。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冯春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