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文化,从五千年的文明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芬芳。有一种精神,自血脉之初浩荡飘拂,如旖旎春风,绵延至今。近年来,南雄坚持把家风家训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弘扬家风家训的载体和方式方法。
去年10月,该市珠玑巷景区内的广府人家训馆正式开馆,成为南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新载体,更是该市以好家风好家训促进好乡风好民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的一大实践。
挖掘:让好家风好家训从宗祠里走出来
邻睦风亦暖,家和万事兴。南雄珠玑巷作为广府人的发祥地,姓氏文化底蕴深厚,每个姓氏又蕴藏着丰富的家风家训资源。据考证,从珠玑巷南迁姓氏多达183个姓,如何充分挖掘、提炼出这其中的精华是开展家风家训馆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去年年初,南雄市委宣传部就开始牵头收集和整理相关文史资料,经过反复协商和修改后,确定了规划建设方案。
群众中间有真金。南雄市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部联合原文广新局、史志办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进村入户、寻访家祠家庙、搜集第一手资料,让好家风、好家训从‘深闺’里走出来,并对其中内容进行了严格把关,剔除了其中君臣关系、男尊女卑、风水命理等一系列封建糟粕,提炼出个中能体现勤劳、勤俭、诚信、孝顺、团结、大度等精华。”
经过前期挖掘、设计,去年3月广府人家训馆正式动工。在珠玑巷联谊会和各姓氏宗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7个月的努力,该馆正式向市民揭开神秘面纱。一大批原本深藏在各个姓氏宗祠内的文史资料得以汇集到该馆并展陈到大众眼前。
展示:让好家风好家训回归寻常百姓家
广府人家训馆以“传承良好家风家训”为定位,致力于推广优秀家训文化和拉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展馆建设围绕广府家风家训,将家训精神贯穿始末,运用现代化手段展陈设计,为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修身养性、培德固本的重要精神场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南雄市珠玑古巷旅游景区内的广府人家训馆,在上下两层共1430平方米的展陈大厅内,全面展示了以“忠、孝、义、礼、勤、德、政”等为内容的广府人优良家风家训。
这里的每一条家风家训均微言宏理,耐人寻味,几乎涵盖了每一个有修为的人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时的所有遵循,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广府人的家国情怀,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记者诵之、敬之、勉之,顿觉一股正气涤荡心间,催人奋进。
“家好国才好。我觉得南雄的广府人家训馆打造得非常不错。”在馆内,记者采访到了一位刚刚参观完家风家训馆的外地游客龙啟,他认为,家风家训馆里展示的模范故事和楷模事迹,让他更多地了解到广府人的优秀文化,明白如何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何才能服务好社会。
该馆讲解员介绍,目前,该馆主要展陈有56个姓氏的家风家训、36个姓氏的典故、广府精英和好家风长廊四个板块,利用多媒体和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家风家训的丰富内涵,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教育,给广大游客带来情感的滋养和道德的熏陶。
据统计,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珠玑古巷景区(含广府人家训馆)共接待游客13.96万人次,同比增长6.32%,姓氏文化、家训文化等参观项目受到广大游客热捧。
传承:让好家风好家训无声间影响百家
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表示,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良好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石。南雄建设广府人家训馆,是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家训馆建成后,该市不少单位、学校都曾组织人员前去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该市珠玑中学近2年来一直研究运用家风家训进行德育育人,家风家训馆的落成,为其第二课堂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家风家训要得到传承,一定要从孩子身上着手。珠玑中学校长陈万钟认为,在过去那个国家法制还不健全的时代,社会的公序良德和国家稳定,是各自践行的家风家训,规范着族人、弟子和后代的言行品格。
他说:“我校以家风家训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个体能对号入座,对照各自的家风家训,以亲近家庭家族长辈的心态,悦纳家训的行为规范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德育方面实现自我教育,自我优化。以前我们在学校里面做活动,自己收集、汇编资料,现在有了设施更加完备的家风家训馆,教学便可以更加多元有趣。”
下一步,南雄将持续发挥广府人家训馆在新时代下的教化作用,开展多元的活动,让更多干部群众从这些传统家风家训的光芒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激发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进对姓氏文化和家训文化的认知、认同,凝聚“崇德向善·包容创新”的价值共识,让“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世代传承。
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正、社风清。“五一”假期到南雄旅游的游客朋友不妨前去一观,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来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黄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