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 让善美韶关“升级”



全文共4119,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你看,这墙上有乱涂乱画的痕迹,禁停区有乱停放的车辆,河堤有些堆放的杂物。我们看到就会拍照上传到手机APP‘广东政法综治E通’上,分门别类进行处理。”近日,记者跟随网格员罗燕娟在市区环园路曲江桥底开展日常巡查。只见她一边通过工作手机上报发现的问题,一边组织志愿者开展治理工作。


不一会儿,志愿者用油漆粉刷掉墙面上的涂鸦,交警部门的巡逻车赶到,乱停放的车辆随之开走。炎炎夏日,恢复干净整洁的街道让人感到一丝清爽。“近年来推进的网格化建设及网格员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这些乱象的治理时间。”罗燕娟说道。


作为全市数以万计的网格员队伍中的一份子,罗燕娟接触的只是社会治理的一小部分内容。而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面广、事务繁杂,做好这项工作并非易事。市委书记莫高义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指出,安全稳定法治的社会环境,既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韶关建成社会治理有序、群众安居乐业的地区。


基层党建“火车头”引领基层治理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中,这个“车头”就是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我市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居)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各类组织为补充的组织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同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社会参与机制,使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与基层治理机制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做到协商议题由党组织把关,协商过程由党组织牵头,协商结果由党组织督办。

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率先行动的仁化县大桥镇长坝村取得了显著成效。谭宜彬是长坝村的党支部书记、主任。他告诉记者,该村10个村小组全部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成员中40%-60%为党员。村党支部积极开展三会一课、驻点联系群众等活动,以提高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现如今,在党员的带动下,村务工作有序推进,与以前“没有主心骨”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就拿近年来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来说,‘三清三拆’是免赔的,村民如果不理解就很难推进。村党支部在实施‘三清三拆’之前进行了充分讨论。党员将党支部意图向村民理事会贯彻,并向村民宣传,避免了因不理解而吵个不停的情况。形成共识,事半功倍,‘三清三拆’进展顺利,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谭宜彬介绍说。

南雄市灵潭村的红色乡村。


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村委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能力大幅提升。长坝村投入25万元在自然村口等地安装了21个监控摄像头,并成立了15人的联防队伍不定时巡逻,以前时有发生的盗窃等治安案件在2017年没有一起。村民的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长坝村是我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架构,规范村“两委”运行机制,积极发挥乡贤的骨干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快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对此,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主任余超文表示,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构建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在诸多社会治理主体中,党的领导居于核心地位。在基层治理中,尤其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首先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要顾全大局,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基层群众,将基层治理放在维护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其次,要发挥好支部及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积极了解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参与到矛盾预防、协调、化解的每一个环节。基层党支部和每一位党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将各种社会力量汇聚起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仁化县长坝村的立体防控中心。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涂为群告诉记者,下一阶段,我市将在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中,不断规范村级党组织决策运行机制,坚持惠民政策由党组织宣传,惠民服务由党组织推动,惠民举措由党组织落实,以制度形式明确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落实农村党组织工作规程。同时,实施“规范化支部”创建工程,抓实党支部经常性工作,不断提升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网格化建设为精细化管理“加码”

在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同时,我市通过加快“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进程,全面铺开网格化建设,使基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所谓网格化,就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2016年起我市全面铺开网格化建设,以自然村、社区、居委为行政区域,以300-500户人家划分为一个网格,配备网格员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排除安全隐患、化解居民矛盾、调处群众纠纷从而维护辖区稳定。目前,全市共划分11358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1961名。

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使韶城更美丽。


浈江区网格化建设在各县(市、区)中起步较早。据该区风采街道综治办主任何琼华介绍,目前辖区划分了68个网格,配备68个网格员。


环园东路社区的网格员罗燕娟平均每月主动发现、处理1-2宗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今年5月初,辖区内某栋楼7、8楼的业主因漏水问题产生纠纷。我们发现后主动介入,建议两家通过相关机构进行责任鉴定,两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责任划分,邻里矛盾很快化解。”罗燕娟说。


据了解,网格员的工作遵循“五步法”,即巡查收取信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通过手机APP上报、社区综治中心向相关部门交办任务、反馈结果。如此一来,发现问题更加及时,处理效率也大幅提高。

加大停车场建设,使城市管理上新台阶。


放眼全市,网格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仅在去年,全市共调处矛盾纠纷11503件,排查纠纷1972次,预防纠纷1210件,矛盾化解率略高于省平均水平。在安全隐患有效排除方面,通过“地毯式排查、分析风险因子、及时评估预警、精细管控治理”,我市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有效排除发生火灾、交通事故等安全隐患,极大限度地避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尽管成效初显,我市网格化建设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委政法委综治工作科副科长叶明表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职网格员缺乏。


据了解,目前全市专职网格员不足百人。尽管相关部门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加强网格员业务水平和处事应变能力,但无法弥补专职网格员人数稀缺带来的不利影响。“主管部门对兼职网格员的管理和约束方面都不强。希望各地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每个村(居)配备专业的综治管理员,把兼职网格员带动起来,履行好相关职责。”叶明说,下一步要加强专业网格员队伍建设,改变一些地方网格化管理“抓不住、做不实”的问题。


他还表示,网格化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管理,而是提供服务,将服务项目下移至基层,让居民足不出户办成事情,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大数据平台提升“智治”水平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还提出,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抓住社会治理关键环节”“建设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应急处置于一体的综合‘云平台’,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曲江区樟市镇打造的美丽乡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经迈出了创新“智治”的步伐,新丰、曲江作为“智格工程”的试点,正在开发集政府、消防、综治、城管、工商行政、人社等功能要素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为全市铺开此项工作积攒经验。


今年4月上旬,新丰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其它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格工程”领导小组。按照“街巷定界、规模定人”的要求,在县城划定了17个网格区域进行试点,基本按照300-500户为一个网格进行划分。同时,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持的测试系统平台基本建成,该县于6月上旬在丰城街道南区居委会开展了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并于6月中旬起对住建、工商、公安、民政、旅游、经信、国土、卫计等11个部门进行业务应用系统等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手机应用系统58个,为今后大数据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新丰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林美容说:“智格工程将纵向覆盖县、镇街、村(社区)、网格综治机构,横向覆盖城管、综治、公安、消防、卫计、民政、安监等入格部门,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综治信息网格,节省行政资源消耗,通过精细化管理协助各入格部门更好地履职,实现其所需。”同时,通过打造基础网格、部门专业网格和政社共治网格三网,实现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提升社会服务治理水平、确保社区网格问题快速有效处理,也为日后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我市正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平安韶关建设,推进法制韶关建设,书写“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韶关答卷。


短评


创新加强社会治理 守护平安幸福 

 (向下滑动查看)


市委书记莫高义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指出,安全稳定法治的社会环境,既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韶关建成社会治理有序、群众安居乐业的地区。


如何贯彻落实好市委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新要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努力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更多的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更加多元的方式实现社会治理、更加公平地享受社会治理成果。要通过加快“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进程,全面铺开我市的网格化建设,使基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把“网格”划得更细致一点,加强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断地将更多的服务项目下移至基层,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情,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创新加强社会治理工作,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和时代呼唤!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贯彻落实好市委全会精神,多管齐下,真抓实干,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就一定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李佳

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校对:彭令辉 编辑:朱海雯

责编:邹英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