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县实施“大市场+小农户”产供销模式助力强镇兴村富民

今年以来,始兴县紧跟省市“百千万工程”步伐,以发展壮大强镇富村公司为牵引,创新实施“大市场+小农户”始兴“雷公鱼”产供销模式,大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有效助推强镇兴村富民。截至目前,已在东莞开设农产品直营专卖店2家,累计完成营业额130多万元,带动36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

始兴县太平镇江口高基岭村雷公鱼“陆基养鱼”基地。

始兴县在东莞开设特色农产品直营专卖店。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镇域发展“新引擎”

走进澄江镇师姑山水库山口一级电站,成片的养殖网箱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养殖基地负责人雷国华驾驶着捕鱼船,巡游一番才来到网箱前察看。雷国华介绍,这片水库的水域面积达到600多亩,共搭建有260个网箱,养殖有草鱼、乌鱼、禾花鱼、鲫鱼、罗非鱼等十多个品种,年产鱼约60万公斤。雷国华介绍,这些生态“瘦身鱼”通过雷公鱼直营门店以高价销往珠三角等地,且供不应求。  

今年,始兴县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掘东莞结对帮扶有利条件,由塘厦始兴对口帮扶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依托东莞雷公鱼公司的市场、技术和品牌优势,通过“1+N”发展模式,吸纳乡镇供销社、村经济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本地农户积极参与到特色种养殖产业上来。在发展的同时,雷公鱼农产品公司和当地强镇富村公司积极盘活散乱冬闲田、鱼塘等闲置资源,建立自有或合作生产基地,有效解决农村耕地碎片化、农田撂荒等问题。除了“瘦身鱼”,始兴的“瘦身”泉水鸭、走地鸡、泰和乌鸡等特色农产品也开始走出粤北大山,在大湾区有了一定的名气。截至目前,始兴已盘活鱼塘600亩,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打造2家雷公鱼生产基地、1家农产品采购点。

创新运营模式开辟出山入湾“新路径”

今年9月,由城南镇强镇富村公司与东莞雷公鱼农产品公司共同投资的凤岗始兴农产品专卖店在东莞凤岗镇正式营业,这是继塘厦始兴农产品专卖店后又一始兴农产品专卖店,公司的成立为始兴县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开辟了新渠道。  

据了解,今年,始兴县积极探索“强镇富村公司+农业企业+农户”模式,推动特色农产品“出山入湾”,充分利用雷公鱼公司在东莞的经营优势,通过“始兴种养、莞始联营、辐射大湾区销售”的方式,推动始兴100多种特色农产品走进大湾区、卖出好价钱,实现群众家门口“自主卖”到粤港澳大湾区“集中销”的转变。截至目前,始兴县已在东莞开设特色农产品直营专卖店2家,每月营业额80万元,预计全年营业额可达900万元。

健全联结机制绘就联农带农“新图景”

走进始兴县太平镇江口高基岭村雷公鱼“陆基养鱼”基地,一排遮阳棚架映入眼帘,里面摆放的一个个大圆桶格外显眼,鱼儿在大圆桶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基地负责人曾运华把饲料撒向水池,水面顿时像炸开了锅,数不清的鱼纷纷浮上水面“抢”食,一眨眼工夫,饲料全被抢光。曾运华向笔者介绍,这是他们与始兴县新供销雷公鱼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在2021年合作建设的基地,共投资35万元,基地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陆基养鱼”新模式,主要养殖鲈鱼、皖鱼、青鱼、黄角鱼、塘虱鱼等品种,每年出鱼量能达到5万公斤。“‘陆基养鱼’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曾运华说,下一步,公司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扩建20个陆基圆桶,年出鱼量将达到10万公斤。  

曾运华的“陆基养鱼”新模式只是始兴县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进行“联农带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始兴县抢抓“百千万工程”实施机遇,以产业项目为依托,健全联结机制,通过定时收购、稳价收购、订单种养等方式,扶持引导农户利用自有土地、鱼塘发展生态种养业,切实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同时,以东莞雷公鱼公司为主体,为农户搭建技能培训帮扶平台,通过“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社会保障、就业带动”等帮带方式,切实提高农户自主发展产业的能力。  

截至目前,该县已带动36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累计增收近40万元。    

作者:赖金艳 杨兰 杨瑞莲 摄影报道

编辑:何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