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韶关一脉青山一泓碧水——我市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工作纪实

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召开山水工程推进会,公布了山水工程全国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我市推荐的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项目成功入选,为全省唯一入选项目。  

2018年,广东粤北南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理念,聚焦“两江一公园”治理,守住韶关一脉青山一泓碧水,成功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韶关样板”。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工程、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南雄市梅关古驿道重点线路生态修复项目荣获“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项目获得生态修复效果奖,南雄市稀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项目荣获“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提名”。

坚持系统治理  统筹整体布局

我市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从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将治山、治土、治水、治穷同步推进,实现生态系统全方位协调。市、县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领导小组,建立周例会、月报工作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和解决试点工程推进存在的问题,高位推动试点工作落实。

此外,我市相继编制印发《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实施方案》《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方案》,紧紧围绕韶关市“北江和东江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系统分析项目区范围内的主要生态问题,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整体布局试点工程项目,增强试点工程各子项目的有机连接。实施四大类17项治理工程,实现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游下游、左岸右岸联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整体布局17项治理工程项目,落实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游下游一体修。

坚持保护优先  筑牢绿色屏障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粤北天然屏障,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我市立足“南岭山区森林及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以拟建南岭国家公园为实施区域,围绕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野生动植物生境破碎化明显等突出生态问题,坚持保护优先,系统开展勘界立标、生态廊道建设、栖息地保护、南水水库水环境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区新发现海南虎斑鳽、黄腿渔鸮、白鹇等多种珍稀鸟类和丹霞山刚竹、丹霞山天葵等7个动植物新种和菌类,南水水库水质保持优良持续稳定达到Ⅰ类。  

在韶关石漠化综合治理中,我市以解决“地力竭”为切入点,遵循石漠化区域自然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的治理思路,将天然林纳入保护管理,禁止商业性采伐,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将“恢复森林植被、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三者有机结合,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矿山生态修复和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中,我市注重人工治理成本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压减了大量的种植名贵树木、硬质护坡、水泥堤岸和人工景观等不必要的人工干预工程措施;对环境风险、地质灾害隐患较低的矿山石场高陡边坡,暂时搁置。  

此外,我市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攻克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难题。在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为解决重金属矿山土地酸化植物难以生长的问题,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矿山修复技术,解决了多金属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难题,项目区建立了免维护、不退化、植被生物多样的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达91%,被誉为“火星复绿魔法”。凡口铅锌矿为防治岩溶塌陷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研发了帷幕注浆截流关键技术工艺,截流率高达75%以上,井下废水年减排700万吨,矿山水系生态得到长期有效修复。

坚持生态惠民  探索绿色经济路径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既要优先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也要考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我市推进试点过程中,积极协调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项目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在红砂岭地区综合治理项目中,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建成2000亩嘉宝果种植基地、3000亩中草药种植研发基地、5000亩脐橙种植基地,为300多位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2万元。在韶关石漠化综合治理中,通过将“治石”与“兴农”相结合,带动油茶、光皮树、吴茱萸等产业带建设7700余亩,推进区域林产业化发展,增加林农收入近3600万元,带动致富300余人。  

市修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山水项目收官之年,截至今年10月,试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4.34亿元,实施完成项目329个,全面实现了上级部门下达的19项绩效目标。接下来,将聚焦典型亮点,发掘了一批亮点工程、典型案例和“韶关样板”,为我国保护生态安全提供“韶关经验”,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贡献“韶关智慧”。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嘉宁 通讯员 陈云辉 朱思武

编辑:何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