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石峡遗址发掘50周年 石峡文化新展揭幕

远古回响,声声不息。昨日,在纪念石峡遗址发掘5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期间,石峡文化新展在曲江区博物馆揭幕开展。来自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国内多个省份的考古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成为首批进馆打卡观众(如图  文静  摄)。  

近年来,为更好保护和活化利用石峡遗址,韶关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完成了马坝人—石峡遗址核心区环境风貌整治,将马坝人—石峡遗址打造成为集文旅融合、考古科研、教育研学、文化体验、休闲游玩为一体的韶关曲江城市名片。

今年以来,为激活“石峡遗址”和“马坝人遗址”两大特色品牌名片,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华南地区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展馆的新典范,曲江区博物馆充分挖掘阐释文化内涵、遗产价值,全面发挥遗址在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优势,创新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展项,巧妙运用声、光、电、三维动漫、影像等多样化展出形式和手段结合场景氛围营造,全面提升展示效果和游客参观互动体验。  

走进砖红色的展示门厅,只见左右两侧墙体纹理造型形似石峡遗址出土玉琮。厅内设计了形象醒目的石峡先民复原雕塑。还有大量玉钺、玉琮、玉环、盘式鼎、釜形鼎等实物展品抓人球眼。展览通过“远古的回响——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文明初现——石峡文化社会”“石峡文化时期的中国”三大篇章,以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的形式,讲述了早期岭南文化遗存,展示珍贵的石峡文化文物,积极引导公众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石峡文化中认识岭南地区、探源中华文明。  石峡二期是石峡遗址的核心遗存,时代距今5000-4000年,被称为石峡文化。展览展出石峡文化层出土的盘形鼎、夹砂盖豆、瓦形足三足盘、圈足盘和陶罐残片等文物,为进一步探索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到秦汉以前社会文化的发展找到了一把重要的钥匙。现场专家和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打卡。  

展厅里多处运用多媒体电子展,观众可观看动画视频还原历史场景或扫描二维码进行知识延展,视听结合生动诠释。还通过油画、仿古场景和仿真人像等具体场景还原石峡先民居住生活场景,讲述历史特征,为观众再现一片片远古文明拼图。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郭伟民表示,石峡遗址丰富的考古遗存揭示了韶关在整个南岭地区早期社会和文化的进程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中心地带,在沟通南北东西方面处于一个关键节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也表示,在石峡文化研究中,我们发现它既能兼容并包北方的文化因素,又能强调自己印纹陶的本土文化特征。从它身上我们已能看到开放包容的现代华南文化的特质。这也有助于我们通过它来理解中国5000年来连续不断的文明史里,即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区域文明,它的多样性仍然是存在的,在一体下面永远存在多元的、并进发展的特点。这才使中国能够在这么大的空间范围里面有腾挪的空间,有不停变化和创新的源动力。  

副市长蒋文泓,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级教授赵辉参加活动。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文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