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师,别哭》背后的故事

由珠江电影集团出品,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南雄市人民政府、始兴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的院线电影《老师,别哭》于昨日正式在全国公映。在观看电影庆祝第39个教师节的同时,我们不妨一同去了解拍摄这部电影的背后故事。

电影剧照。资料图片 

该影片叙事风格平实质朴,故事切入的视角充满新意和心意,细节处理十分巧妙,全片以5个孩子童趣十足的诗歌和令人陶醉的乡村美景,勾连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发展脉络,勾勒出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师”情画意。师意与诗意的相互羁绊,让整部影片散发出温暖治愈的力量。

基层采风获灵感 支教故事暖人心

电影《老师,别哭》以小切口入手,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构建温馨动人的故事,展现出鲜明的岭南地域特色。创作之初,导演梁明提出,要避免口号式的表达,要用电影镜头传达人间的真实情感,影片在色彩上要温暖,体现青春气息。本着这样的创作初衷,为了呈现一个令人信服、能引发共鸣的支教故事,最大化地向大众传递在乡村进行美学教育、价值观教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同时还能展现乡村美不胜收的自然风貌,影片创作团队在拍摄之前走访了韶关多个乡镇,采访了当地乡村儿童,寻找创作灵感和拍摄场景。  

在南雄市、始兴县等地采风的过程中,创作团队认识了一些乡村儿童。从孩子们口中,创作团队听到了很多他们与支教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收获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南雄市坪田中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曾晓林说:“影片的取材非常贴近山区孩子的现实,我们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家庭存在不同困难而影响学业,最让我们痛心的是有一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放弃了读高中,选择走进社会就业。”他表示,支教老师的到来给山区的孩子带来实现梦想的希望。创作团队在拍摄影片之前,就从乡村孩子们口中挖掘出许多他们与支教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这才有了影片中一件件贴近现实生活的小事和一幅幅满溢着人情味的暖心画面。  

影片不仅展现了老师与孩子之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体现支教老师传递爱和希望的初心,也从侧面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可贵。

地方风景美如画 情景交融动人心

除了剧情触动人心,影片一帧帧绝美的画面也成了本片的一大亮点。导演梁明擅长使用色彩语言去讲述故事,而他的这一特长更是在本片中发挥到了极致,他用镜头把整部影片“写成”了一首大自然色彩的散文诗。片中老师贾思婷和5个孩子头戴银杏树叶编成的花环,在金黄的银杏树下面读诗的镜头;6个人排成一队走在铺满银杏叶的乡间小路的镜头,大片大片黄灿灿的麦田,清澈小河里成群结队的小鸭子,还有各种不断变化的色彩,都为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情感递进变化作了最恰如其分的诠释,可以说是美景里有故事、故事里有短诗,短诗融情于景,诗与美景的完美融合,让影片自始至终散发诗情画意之美。  

据了解,创作团队在采风时,见满树的银杏叶染上如太阳光般的金黄色,恰恰和支教老师燃烧自己,为乡村孩子照亮前路的奉献精神完美契合。最终,影片将拍摄地选在“岭南银杏之乡”南雄市和“千年古县”始兴县,创作团队争分夺秒筹拍,在晚秋时节开机拍摄,将这片银杏金黄、层林尽染的醉人景色留在大银幕。  

观影结束后,有观众评价:“影片的画面太美了!看完之后,我的内心都平静下来了,思绪完全沉浸在故事和画面里。”还有观众表示,整个观影过程特别舒适,很解压、很养眼,每一帧画面都可以用来做屏保。  

而片中另一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帽子山小学,这也是全片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因为在这里,老师贾思婷和5个孩子度过了他们彼此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年,也是在这里,老师贾思婷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最终从不被孩子们接受的“假”老师变成了孩子们最爱和最信任的“真”老师。  

导演梁明在创作之初,希望学校是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和传统文化特征的。他带着团队用半个月的时间,跑了方圆几百公里,但却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校舍。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他们在始兴县突然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古建筑,这个建筑就是帽子山小学的取景地,有着200年历史的桂山书院。书院古朴的建筑造型和斑驳的痕迹,很有历史感和象征意义,凸显了韶关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貌,也成了影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宇明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