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种植香芋的行间距要多少吗?想要高产可不能凭大家的经验感觉,如何计算种植的间距,我们可以想象成铺瓷砖……”这是在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办的农技培训班,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罗群胜在课堂上举事例、说技巧,班上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自乐昌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自建站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四大环节,以县、镇两级站点为平台,画好驿站运营三条线,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给乡村发展带来新机。
画好制度建设的轴线。制定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方案,按照“一个中心、多点辐射”的思路,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个县级总站,11个镇级分站,让“红色人才驿站”覆盖基层最前端,激发引才聚才育才新活力。方案规定驿站建设坚持“软硬兼施”,注重将基础设施的硬件提质与特色活动的软件提升相结合。每个站点都设置了办公区、人才帮扶工作室、会议培训室、一站式服务窗口、政务服务终端,能更好地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架构,充分挖掘当地亮点特色,围绕“五个聚焦”,定期承接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人才培养项目的相关培训工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桥梁纽带作用。
延长优化服务的长线。各站点全面推行“六个一”标准化服务,通过县镇联办的模式不定期开展驿站服务专员技能培训,有效提升驿站专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确保每个驿站专员都能掌握人才驿站服务事项,熟知人才相关政策,人才到访站点时能做好接待引导,让人才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优质服务。除此之外,各驿站认真梳理汇总本地的特色资源,形成当地人才需求清单、产业需求清单,靶向引进专家学者、致富能手,比如九峰镇驿站坚持本土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培育了本土优秀人才、全省首批乡村工匠高级职称获得者潘国平,并积极联系省农科院专家,为九峰镇水果产业贡献发展良策。廊田镇、北乡镇、长来镇以种植马蹄、香芋为主,驿站以当地农民产业需求为导向,本着“种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聘请相关专家授课,为广大农户“传经送宝”,破解本土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驿站积极向外推介当地特色资源,把特色资源转化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业。县级驿站推出“乐昌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六个一服务指南”和“乐昌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周边游推介”小图册,吸引省内外游客来乐打卡。九峰镇驿站制作黄金奈李宣传手册促进产品销售推广,廊田镇驿站制作美景宣传视频展示廊田秀美风光。同时,为让驿站充分发挥实效,立足乐昌市“一市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九峰镇奈李、北乡镇香芋马蹄等特色产业邀请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培训交流。自建站以来,全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共举办人才主题活动200多场,柔性引才300多人,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良好局面。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宇明 通讯员 梁珉娟
编辑:李建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