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莞韶共建园区提质增效成果初现。 莞宣 摄
2017年以来,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和莞韶两市的决策部署,在东莞市10个镇(街)、韶关市各县(市、区)及两市市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帮扶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工作举措有亮点有成效,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了积极贡献。
东莞韶关对口帮扶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省工信厅的最新通报,东莞韶关在全省8对对口帮扶市中,2018年推动3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地建设,完成省定任务的170%,排名全省第三;产业梯度转移方面,东莞市转出项目106个,省定任务完成率达132.5%,韶关市承接项目50个,省定任务完成率达166.7%,两项完成率均列全省第一位。目前东莞及韶关到位资金13.02亿元,到位金额位列第三。
产业共建取得重要进展
指挥部整合莞韶两市经济部门和“十组团”力量,形成了“1+10”的招商体系。两年来,新签约项目238个,计划总投资721亿元;新开工在建项目157个,完成投资106亿元;投产项目241个,完成投资215亿元。其中,2018年东莞市转出项目和韶关市承接项目完成率均列全省第一,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地数量、到位资金数额均列全省第三。 “我们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一方面优化企业服务。”该负责人表示,指挥部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和修订了鼓励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华南装备园、莞韶园暂行办法等招商优惠政策,并协助两家入园企业争取了专项资金。整合两市经济口部门和“十组团”的力量,联合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开展招商。以华南装备园为试点,实行“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管理模式,启用8个职能部门的“3号章”和园区办事大厅。试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将项目落地全流程审批时限从279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
载体建设加快推进
“华南装备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框架逐步拉大,园区雏形初现。韶关高新区(莞韶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学习借鉴东莞松山湖产业园创建经验做法,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该负责人表示,各县(市、区)与东莞帮扶方共建“园中园”、专业园及标准厂房,园区提质增效成果初显。莞韶城双创中心二期、创智城等项目加快建设,涵盖研发、设计、检测、培训等方面的众创平台正在形成,为集聚高端产业和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指挥部以华南装备园、莞韶园等2个市级共建产业园和大朗-乐昌等10个组团共建产业园为抓手,编制全市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园区定位及发展目标,实施园区“三年提升计划”,各共建园区从2017年起,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2018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07亿元,同比增长55.7%。省级产业园实现县域全覆盖和循环化改造全覆盖。
“十组团”园区共建加快推进。厚街翁源组团建成厚源大厦等项目,常平曲江组团常江公司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动合作共建“园中园”,分别签订了东城新丰食品产业园、大朗乐昌科技园、虎门仁化产业园共建协议。塘厦-始兴组团受让200亩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以此招引的香港通用、广东三华(一期)等文具项目已建成投产;大朗-乐昌组团在共建科技园项目的基础上,引进东莞得宁时装,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163亩的“园中园”。
此外,指挥部立足韶关生态、资源和成本等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成功引进投资总额近40亿元的“华为·鹰硕”韶关智慧城市及华南数谷首期建设项目,成功引进了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联通智能呼叫中心、润迅集团BPO等项目。两市签订框架协议,明确2018-2020年各组团选定1个以上农业产业园,合作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7个组团签订了共建协议,新丰县茶叶产业园、乐昌市香芋产业园等6个农业产业园获省批准启动建设。
全面帮扶拓展延伸
指挥部以“韶关所需、东莞所能”为原则,由产业帮扶向政务服务、民生事业对接等领域全方位延伸,统筹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公共服务等10个领域开展全面帮扶。
两地从市级到村级多层次、多方位深入对接,改革创新、干部培训、民生改善、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增强了韶关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对口帮扶的一大亮点工程。“我们大力推进电子化办税,协助制定《韶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协助韶关开展“四大环境”建设以及“四大清单”等提升行政效能的改革。分批选派91名韶关干部到东莞挂职,举办韶关干部培训班20期、参训870人次。”该负责人表示。
干部工作理念有效提升
除对口帮扶工作外,东莞很多干部还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地方工作,如到装备园管委会等有关单位任职挂职。同时,韶关也抽调干部进驻对口帮扶指挥部和扶贫工作队,选派干部赴莞挂职锻炼和培训学习。通过近距离对接,韶关干部不但得到了锻炼成长,还将先进理念嫁接和移植到本地本部门,工程项目审批、政务服务改革、城市建设管理等体现东莞服务、东莞效率、东莞速度的经验做法,在韶关得到了较好的复制推广。(韶关日报记者 黄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