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区春耕播种正当时 机械种植增效能

机器轰鸣,犁铧耕作,无人机不断来回……连日来,各种型号农机具活跃在武江区各镇村的田间地头,广袤的田野上,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图为抢抓春耕备耕农时,吹响人勤春早“进行曲”。 图片由武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以来,武江区坚持以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为方向,多措并举、有序推进2023年中央1号文件里面提出的“小田变大田”“吨粮田”等经验做法,曾经一块块的“巴掌田”化零为整,组合成为高标准农田。在武江区龙归镇冲下村的农田里,两台插秧机正在繁忙作业,村民熟悉地操控插秧机在平整水田里行进,嫩绿秧苗整齐地插在水田里,水田渐渐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武江区龙归镇龙水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超诚表示,经过“小田变大田”后的高标准农田,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更方便机械化作业,使粮食种植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为抢抓农时,合作社积极谋划,在龙归镇冲下村组织多台插秧机到田间进行早稻插秧,还引入无人机进行撒肥作业,全面掀起了机械化插秧作业的热潮。“机器插秧,速度快、操作密度更均匀,1000亩水田预计12日内就能完成种植。机器插秧后,我们还采用无人机进行撒肥,100亩秧田仅需半天即可完成撒肥作业。”刘超诚兴奋地说。此外,合作社根据各村实际,细化种植任务,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同时重点做好农机使用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春耕全面完成。  

春耕备耕,立足于早,物资先行。据了解,为保证春耕生产农资的有效供应,龙归镇农业农村办迅速对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排查,共有13家农资经营主体,备有杂交水稻种子25吨、花生种子50吨、玉米种子5吨、大豆种子2.5吨,还有化肥800吨、农药3吨,基本满足春耕生产需求。截至目前,已种植水稻4500亩、玉米1300亩、大豆500亩、花生5600亩。  

接下来,武江区将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持续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镇村合作社、田间地头进行春耕备耕机械化技术指导,及时掌握当前春耕备耕情况,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开好头、起好步,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赋能增效。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嘉宁 通讯员 谢焘 封俊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