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城乡 生态仁化——仁化县林业发展综述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郁郁葱葱的植被。 龙全明 摄

2019年开春仁化县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为大地植绿”活动。

仁化县锦城森林公园。

仁化县红山镇鱼皇村茶园示范基地。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沿着环丹霞山省道S246线一路蜿蜒前行,刚种下不久的1500多株观赏性树苗在春雨滋润下已舒展枝丫,点点新绿散发出勃勃生机,把道路装点得绿意盎然。今年春节开工第一天,仁化全县上下掀起植树热潮,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环丹霞山及国省道沿线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的部署精神,进一步优化环丹霞山沿线景观环境,为仁化县争当韶关市生态文明和乡风文明建设排头兵,打造粤北绿色生态屏障标准示范县增添新绿。

植树造林功在千秋,生态建设惠及百姓。地处粤北山区的仁化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一直饱含着浓浓的生态情结,在相继获得“绿化广东贡献突出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广东省首批林业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县”等多项荣誉之后,近年来,仁化县围绕“一三九”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一笔一笔描绘着树绿、水秀、林茂、谷丰的绿色画卷。

“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这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绿色发展让仁化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惠及百姓。如今,一座秀水环绕、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宜的城市正展现在仁化百姓面前。

念好“绿”字经推动生态建设

驾车环绕仁化县城一圈,绿中含城,城中皆绿,是很多人对仁化最直接的感受。这满目苍翠的背后,是仁化县对“绿色”的执著坚守和不懈追求。“近年来,仁化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强县’战略不动摇,始终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说:“仁化的发展必须守住生态底线,必须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城区处处现绿,绿得精致;近郊生态显绿,绿得自然;远郊绿意融融,沁人心脾。行走仁化,因绿的演绎、绿的弥漫、绿的神韵,闻得到草木的清香,看得到飞鸟的灵动,更能捕捉得到擦肩而过的市民脸上那怡然自得的神情。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仁化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绿色生态,既是仁化的一笔巨大财富,更是仁化实现振兴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

近年来,仁化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绿色发展美丽仁化”为目标,以植树造林和复绿工作、森林进城公园下乡、乡村美化绿化、绿色长廊建设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以消灭宜林荒山、低产低效林改造、林业生态修复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身边增绿、林分增质、林业增效,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增绿需求,进一步巩固和优化仁化森林生态环境,打造粤北绿色生态屏障标准示范县。

为高质量做好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仁化县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在四大重点生态工程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下,仅去年,仁化完成造林面积11025亩;推进城南省级森林公园、黄坑森林公园、县属三个国有林场及县城周边共8个项目的景色景观提升;完成了14个省级贫困村乡村绿化美化点建设工程以及106国道韶赣高速丹霞出口至月岭路段、董塘镇董中村、长江河堤等14个景色景观带的打造,形成了乔、灌、花、草相结合,集生态与观赏于一体、色彩多变的生态景观大道。长江镇荣获“中国毛竹之乡”称号,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镇,省际绿色生态景观长廊效应明显。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林分质量逐年提高,森林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以上反映森林生态状况的主要指标,我县一直位居韶关各县(市、区)前列。”仁化县林业局局长廖永香对记者说:“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为仁化打造粤北绿色生态屏障标准示范县,助力韶关‘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绿色基础。”下一步,该县将加快完成丹霞街道上渡落村、大桥榕树下村、长江锦江村三个省级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完成16个县级森林乡村的建设;全面推进镇级森林公园改造提升,提高全县森林公园功能和品质;完成碳汇造林项目面积2590亩; 建设以环丹农村道路为主的景观林带30公里以上,全力打造“村在绿中,院在景中”,“四时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亲山近水,森林拥城。在仁化,绿色不是一种点缀,更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中心城区发展脉络中的主基调,是关系千秋万代的民生工程,容不得半点闪失。在仁化,“森林”不是一个景点,更不是公园广场,而是“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的完整蓝图,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写照。

加强资源管护筑牢生态防护“网”

“岩台仙境有奇葩,别传寺唱颂丹霞,烟波锦江游船弋,万绿茵中叹红石。”千年前,古人在饱览丹霞山醉人景色之后,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锦江之畔、青山环绕、林水相融,有着丹霞山、巴寨、万时山等天然绿库,也有着锦江的碧水清波……大自然对仁化不薄。为呵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守住生态底线,仁化县千方百计筑牢森林资源的防护“网”。

——实行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出台《仁化县林业局巡查管护工作管理制度》《仁化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制度》等文件,通过“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实施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将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人。组织开展了森林资源督查工作,对2018年疑似变化的卫片图斑进行了全面核查。组织开展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对2016-2017年的伐区全面进行核查,对2018年的伐区进行全面检查,加强流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

——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石塘、周田等两个林业站的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了新庄铺、河富检查站,修缮黄坑林业站,为各站场添置了大批办公设备,做好了小楣水等三个国有林场的景色景观提升工作。

——严格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积极争取上级林地指标,为丹霞新城、东莞园中园、宝能丹霞、丹霞灵溪等16个项目共办理林地面积86.25公顷,完善了林业用地手续,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组建了古树名木普查队,全面开展全县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编制成《韶关市仁化县古树名木画册》。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对全县111.25万亩生态公益林实行最严厉保护措施,从严从重打击破坏生态公益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行为,尤其是环丹景区,实行共享共建共治机制,形成管护合力,有效保护辖区森林生态资源。

——加大森林防火的力度。积极开展《广东省森林防火条例》和《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的宣传工作,印发各类防火宣传品28万余份,在广场、墟日开展户外大型宣传活动20多次,开展森林防火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宣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加大森林火灾案件查办力度,2018年共查办违规用火案件18宗,处理人员18名。

——加大涉林案件打击力度。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使用林地资源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加大对破坏林地资源、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各类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该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对全县范围内从事陆生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的单位和个人及场所展开调查统计,建立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档案,强化管理。对各主要市场、酒家、饭馆经营野生动物情况进行了清查,2018年共开展了12次清查野生动物专项行动,清查经营野生动物场所436处,查处涉野生动物案件10宗,有效打击和震慑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

——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按照上级林业部门有关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除治工作的部署,及时全面展开松材线虫病、马尾松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除治工作,累计普查面积94.8万亩,完成松材线虫病疫点发生面积313亩的除治工作。

“森林防火工作早已常态化,林业工作人员每日定时发布全县防火情况,一有问题立即处理。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我县已将3月10日至4月15日划定为森林高火险期,全县所有林地及距离林地边缘100米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区为禁火区域,每日24小时进行林火远程视频监控,并配备无人机巡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廖永香告诉记者。

目前,仁化县森林覆盖率为78.92%,居全市前列;森林蓄积量1014.27万立方米,总量居全市第3位。据测算,2019年两项指标可分别增长0.17%、5.9%。

发展林下经济巧吃生态“饭”

“巴孖园的这一块地已经打好桩,将要种植八月果。”廖永香告诉记者,“巴孖”生态园位于牛鼻村至巴寨景区的公路旁,北依上百米高的绝壁“巴孖石”,南侧一条小溪自西向东流过,园前院后种有红叶石楠、沙田柚、贡柑、铁皮石斛等林农产品,在春风吹拂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事实上,依山傍水的“巴孖”生态园只是仁化发展林下经济,巧吃生态“饭”的一个缩影。

仁化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广东省重点林业生态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8.92%,位居全市县(市、区)前列。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表示,省委提出“一核一带一区”新发展战略,韶关市被定位为北部生态发展区,仁化县立足新定位,坚持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仁化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按照“规划先行”原则,仁化县编制了全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指导仁化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了“森林人家”和“最美茶园”等系列评选活动,2018年共评出10家“森林人家”和10家“最美茶园”,仁化县林业局还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帮扶,为广大林农树立林下经济发展标杆。

同时,创新模式,推动“公司+高校+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促进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向规模化、合作化、专业化发展。做大做强优质产业,在发展香菇、茶叶、林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引进适宜仁化种植的何首乌、阳春砂、草珊瑚、吴茱萸等南药种植新产业在仁化落地生根,鼓励支持大果山楂等林果产业稳步发展,鼓励林下养蜂、养禽,立体开发林下经济。提升林下产品的附加值,研制开发了铁皮石斛酒、石斛茶叶,蓝莓果酒、果酱,沙田柚果酒、果酱等一系列林业生态产品,“山楂大叔”创办的山楂加工企业已正式投产。结合生态旅游,体验林下产业带来的生态成果,延伸林下经济发展产业链。依托丹霞山和周边的青山绿水,发展起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等低碳产业,生态经济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如今,有50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了蛇离梯田、红山茶园、大桥金柚等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开发五马寨生态园、丹霞灵溪等生态旅游景区。

除此之外,仁化县还积极推动林业碳普惠政策落地实施。去年,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举行的林业碳普惠项目(PHCER)竞价活动中,该县城口镇上寨村委会等14个贫困村合计56849吨当量成功参与竞价交易,最终成交价为16.32元/吨,合计交易92.78万元,为14个贫困村村民带来了可喜的收益。目前,仁化县已初步形成了林茶、林果、林药、林菌、林蜂等林下种植经济发展模式,铁皮石斛、灵芝、白毛茶、沙田柚等优质产业持续发展,乡村游、生态游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格局基本形成并逐步壮大。全县已成立山楂、茶叶、南药、养蜂等各类林业经济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组织64家,仅去年就新增6个林业经济合作社,林业产值5.12亿元,比2017年增长6.5%,仁化县被评为“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县”,仁化县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成为仁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月22日,韶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3月1日,韶关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并对下一步创森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议明确,韶关将力争在2021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在全市7个县(市)同期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全省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廖永香告诉记者:“接下来,仁化林业局将对标市、县创森工作要求,立足当前,更进一步做好林业工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善美韶关’贡献一份力量。”(撰文:陈云飘 谭作明 刘文平 陈志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仁化县委宣传部、仁化县林业局提供


(作者:陈云飘 谭作明 刘文平 陈志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