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颇有名气的韶关市曲江区老区沙溪镇中心村委船肚村,只见漫山遍野的绿竹蓬勃生长,林下鸡鸭成群,许多客户正在购买酸笋,扑面而来的酸味,令人心旷神怡,它就是远近闻名的“酸笋之乡”一一船肚村。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中心村委船肚村充分发挥青山绿水的绿色优势,“靠山吃山”,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品酸笋,打响地方特色品牌,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和造血功能,力助产业振兴农民致富。
船肚村有竹林面积200多亩,盛产竹笋,加之当地特有的山泉水,十分适宜酸笋的加工与制作。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有村民50多户,户户都腌制酸笋,最多的农户每年腌制酸笋近1万斤。酸笋是广东人喜爱的酸味食品,也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船肚村酸笋文化已传承近百年,腌制酸笋的季节在夏秋两季,当竹子出笋后,为了保证笋的鲜美,往往选取刚刚破土的嫩笋,剥去笋壳,整条放于陶罐中,注入华子山特有的山泉水,再加入陈年“老酸水”,用竹篾压面,腌制数日,酸味即出,随用随取。酸笋可直接炒食,也可与大肠、螺蛳、鸭等肉类一起烹煮,风味独特,其味鲜美,余味绵长,凡食者无不称道。
船肚村退役军人、韶关曲江华子山酸笋专业合作社社长赖金华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船肚村发展酸笋产业,周边的村庄也被带动发展酸笋产业了,我家去年腌制酸笋有6000多斤,产值超2万元,加上我夫妻还养猪,养鸡,每年收入10万元左右。全家生活越过越好。"
据了解,沙溪镇坚持"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思路,突出特色产业扶贫,按国家农业部发展"一二三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脱贫户利用竹笋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加工腌制酸笋,原来只卖一元一斤的生竹笋华丽转身,每斤可售4-5元,增值4-5倍。去年,船肚村农民腌制酸笋达到2万斤,仅仅酸笋产业就为农民、困难户增收8万多元,由于船肚村酸笋风味独特,产品供不应求,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青睐,酸笋也远销香港、广州、深圳等地,成为当地的一大产业支柱。
作者:李景康,钟慧娟,沈格致
编辑:张惠娟
责编:邱日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