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战略性举措。为全面反映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韶关路径,即日起,本报将开辟《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栏,反映我市各地各部门及基层县镇村锚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举措成效和发展新貌。敬请垂注。
近期,我市各地春耕生产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作为烟叶种植大县,连日来,南雄市各地陆续开始烟叶移栽工作,在该市湖口镇太和育苗场中,记者看到可供一万多亩烟田移栽的烟苗盘正横竖有致地罗列在育苗池中,田间地头一派春耕农忙景象。
而与春耕农忙相映衬的,是茫茫如雪的李花和如织的游人。在南雄市邓坊镇,万亩李花争先绽放,吸引许多游客趁着周末假期前往休憩旅游,该镇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可期。
以上的场景是我市镇村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全省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深入研究总结全市三农工作情况,用系统化谋划、产业化思维切实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继去年年底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我市也吹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嘹亮号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更高标准实施县域富市战略,推动城乡更加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县镇村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高歌前行,探索城乡区域平衡发展“韶关路径”。
上图为翁源县翁城镇明星村依托水塘,打造“水塘边的故事”,建立城乡一体的休闲空间。 冯兆宇 摄
全力做好三农工作“基本题” 为发展筑基固本
城乡风貌是一个地方最直观的形象名片,不仅是城乡建设的外在形象,也是城乡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内在气质,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与社会治理能力。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的同时,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我市实施县城品质提升“439”和美丽圩镇建设“139+”行动,完成整治提升乡镇50个,创建了10个示范镇,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市1207个行政村、11116个自然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村道路面硬底化、农村保洁覆盖面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累计创建美丽宜居村739个、特色精品村148个。
举办“个十百”乡村振兴擂台赛活动,激发各县(市、区)积极打造一批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推动差异化特色发展,让各县各镇各村各展所长、各示其美。截至目前,曲江区的广东“小桂林”二期、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十里桂香”、武江区“青林水岸、红色印记”示范带已基本完工,翁源县的“兰乡古韵”廊线二期、始兴县的“粤赣驿道·客韵澄江”二期、乐昌市的“稻樟飘香、粤北粮仓”北乡黄坌村等10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正在建设中,乳源瑶族自治县“南岭画廊”、仁化县丹霞街道2条示范带已完成规划……
同时,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深化城乡融合。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我市实现进城落户“零障碍”;探索农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让农民“带钱进城”;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统筹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2021年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和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韶州中学、北江中学初中部、风度小学、韶新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建成使用。粤北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进入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完成3家县级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和20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造升级……
以上种种有效举措及瞩目成绩,已然为我市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我市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强化组织、规划、资金、人才、督导“五项保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韶关落地落实保驾护航。
创新回答产业振兴“提升题”为发展提质增速
产业振兴是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强化县域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我市多管齐下,通过加快县域产业平台建设、促进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推动县域产业园集约集群发展,有效提升县域镇域经济竞争力。
2022年底,一品红广东瑞石创新原料药项目在翁源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3亿元,首期2024年投产后预计带来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00多个。该项目的动工是我市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要发力点之一。
近年来,我市积极承接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转移,规划5000亩M3用地着力打造翁源创新原料药产业园,力争建成后实现年产值超500亿元,年创税收超20亿元。
推进构建高新区“一区多园”新发展格局,拓展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向省积极争取县域产业园区享受大型产业集聚区相关优惠政策,并推动标准厂房项目加快建设和招商运营,推动百亿级项目万洋新丰和翁源项目加快建设;以“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法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乳源东阳光、仁化凡口矿和丹冶等前两批“双变”试点企业,共谋划项目84个,总投资165.8亿元,已完成投资43.1亿元,可盘活利用低效土地12194亩,已盘活利用2564亩。
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发挥驻镇帮镇政策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3510工程,创建强镇富村公司133个。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市共落实驻镇帮镇扶村资金33.89亿元,支出20.51亿元,支出进度60.51%,高于全省水平。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9%。
在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方面,去年以来,我市成功申报南雄市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曲江区预制菜产业园、武江区蔬菜产业园、乳源瑶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打造了丝苗米、油茶、预制菜、兰花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截至目前,韶关已建成1个国家级、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产业园数量位列全省第一,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此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多条省域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仁化红色文化乡村游”线路被评为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南雄市水口镇水口村等4个村被评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制定出台《韶关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办法》,明确一系列支持民宿发展的扶持政策,并推荐原色客栈、丹霞印象禅意客栈分别申报全国甲级和乙级旅游民宿。目前已成功创建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6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成效显著。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调,今后将继续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借力珠三角资源,用好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积极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扶持一批十亿元级企业,做大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力争到“十四五”末,10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达到百亿元以上,其中3个要突破200亿元、2个要突破300亿元。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海涛
编辑:李建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