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客家菜·客家灰水糍

相传,古时韶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村里一农户得了怪病,消化不良,肚胀如鼓,高热不退,四处寻医问药无果。一日,农户在路上偶遇一长者,经其观察把脉后,开出一道方子,命农民带家人上山择權木斩伐,将名曰“黄元树”的枝杈煅烧的植物灰溶于水中,兑水过滤后混入糯米磨成浆,制成糍粑食用。患者家人遵照长者医嘱,如法炮制,给患者连吃数日,果然病情转好,最终怪疾消除。此后,大家纷纷效仿,逢年过节用灰水制作糍粑自吃或送礼,“灰水糍”由此得名,并流传至今。  

别看灰水糍朴实无华,但是制作过程却一点也不简单。制作灰水糍的第一步是“熬碱水”,即用一种叫作黄元树的树木新鲜烧成灰,将柴灰放在箩框內或蒸饭用的木桶内,事前要先铺上布,再将烧好的树灰装到里面。随后,烧好一大锅开水,反复往柴灰上淋,滤出纯天然碱性“灰水”,溶液经沉淀备用。这时,才能进行第二步工序,将糯米浸约三小时后搓洗干净米糠,换水至水清为止,并将糯米沥干水,研磨成米粉。紧接着,按比例将糯米粉加入烧至100千瓦时的灰水,搅拌均匀,揉搓成团状,用开水煮熟捞起滤去水份。接下来,还要上糖浆,将煮熟的灰水糍加糖浆拌匀。待挂浆后装盘,撒上花生芝麻糖即可。  

以上是灰水糍(如图)的甜味食法。若是咸味食法,则先用蔬菜痩肉滚汤底,加入灰水糍入味即成。

作者:冯兆宇 文/图

编辑:张惠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