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我国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数据统计,癌症在男性发病率为207.03/10万、在女性发病率为168.14/10万,癌症男性死亡率为138.14/10万、女性死亡率为73.95/10万,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184.46/10万、死亡率为105.19/10万,从下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肺癌在发病率、死亡率上都遥遥领先其他恶性肿瘤,成为“癌症之王”。
那么肺癌真的就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吗,现在就为大家详细科普肺癌的前世今生。
1、什么是肺癌?
顾名思义“肺癌”就是发生在肺部的恶性肿瘤,是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发生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肺的外形似圆锥形,质柔软,非实性海绵状的器官,位于双侧胸腔里面,正常颜色为粉红色,若长期吸烟、接触粉尘则为灰黑色为主,间中见部分粉红色。肺脏分叶绝大多数情况为“左二右三”,即左侧肺分两叶,右侧肺分三叶,男性肺活量为4217±690ml、女性为3105±452ml,右肺肺活量占全肺的55%。肺经支气管、气管与喉鼻相连,主要功能为通气和换气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
2、肺癌是如何发生的呢?
根据肺癌最新诊疗指南指出,以下人群为罹患肺癌高危人群: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1)吸烟≥30包年,或曾经吸烟≥30包年,戒烟时间<15年;(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镀、铀、氮等接触者);(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直系亲属罹患肺癌者。
可能很多人会说,某某吸了几十年烟也没得肺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吸烟了就一定会得肺癌,不吸烟就一定不得肺癌。目前普遍认为吸烟是罹患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数量越多,患肺癌的几率越高。同时我们关注到,被动吸烟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二手烟、三手烟),二手烟实际上由两种烟雾构成,一种是吸烟者呼出的烟雾,称为主流烟;一种是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称为分流烟,吸入二手烟的标准是不吸烟者在烟雾环境中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二手烟的烟雾中包含4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含有焦油、阿摩尼亚、尼古丁、悬浮微粒、PM2.5、钋-210等至少250种有害物质,和69种已知的致癌物质;三手烟是指烟民“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烟残留物。因此,如果吸烟者的配偶、同伴、同事与其生活时间越长,患肺癌的可能性也会越大。
3、身体出现哪些信号在提示患有肺癌呢?
当我们机体出现某种疾病时,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些蛛丝马迹,肺癌也不例外,中晚期肺癌的典型表现包括:胸闷、胸痛、痰液带血、反复刺激性咳嗽、反复发热、呼吸困难,除掉这些症状,还包括:声音嘶哑、疲乏消瘦、头痛头晕至远处转移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早期肺癌绝大多数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漏诊等。出现以上症状的原因是由于肺癌在我们肺部引起压迫、阻塞、侵犯周围组织所致。有上述症状的人员,应及时去专业的医院机构就诊治疗,建议高危人群1年内至少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1次,并行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有条件者可行肺癌易感基因检测,若发现有异常,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处理。
4、浅谈肺结节
随着低剂量胸部CT检查技术的普及(最新指南建议低剂量胸部CT检查是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目前肺结节是我们体检筛查中最常见的肺部疾病,普通人群肺结节检出率大概为26.32%-31.0%,肺癌检出率为0.4%-1.5%[1]。很多人发现肺结节都表现出担忧害怕的心理,出现一种“谈节色变”的状态,这时就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相当数量的肺小结节其实并不会向癌症发生转化。目前的数据表明,在所有查明的肺小结节中,仅有不足3.6%可能为早期肺癌,尤其是对于直径8毫米以下的结节,95%以上都为良性[2]。另一方面,随着检查技术的精确度和便捷度的不断提升,我们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越发快速、精准、有效。因此,对于在体检发现肺小结节的人群而言,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就医,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遵照医嘱进行合理的定期复查即可,过度关注、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切不可病急乱投医。
5、如何预防肺癌?
目前癌症的防治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对于肺癌的预防,属于上述高危人群的应当每年行一次低剂量的胸部CT检查,此外,以下措施预防肺癌同样非常重要:戒烟、职业防护、保护环境、科学饮食、健康生活。
6、发现肺癌我们该如何面对?
当我们发现肺癌时,不必惊慌、不必过多的担忧,保持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对癌症的治疗非常重要。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癌症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化、个性化时代。对于可手术治疗的肺癌,经过手术治疗均取得很好的生存率,术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等;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肺癌,在目前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PET-CT、基因检测、免疫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多种检查检验下,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具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充足的信心,不断探索肺癌的新治疗方法和手段,使得对肺癌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希望有朝一日肺癌变成一种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疾病。
作者: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陈华军
编辑:张惠娟
责编:邱日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