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曲江区马坝镇龙岗村,随处可见沿途墙体上的红色主题壁画、庄严神圣的红色标识。一个集红色旅游、农业休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红色乡村正在崛起。特别是近两年来,龙岗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该村邹杨塔下村小组为中心,将上厂、中厂、王屋、欧山、高屋等15个村民小组纳入红色根据地保护范围,先后建立革命历史陈列馆、红色革命烈士公园等红色基地,不仅促进了龙岗村红色基因的保护与传承,而且带动了红色旅游,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红色生命力。
曲江区马坝镇龙岗村红色标识明显。 段兰珍 摄
红色土地留下红色足迹
龙岗村具有历史的荣光。这一方土地曾因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而被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原曲江区党史研究室主任甘峰介绍,早在大革命时期,曲江成立农民运动协会,龙岗村很快就发展会员100余人,欧山村的宋木源任农协会会长,并在欧山村集会庆祝,宣传农协会的宗旨、行动纲领和注意事项。抗日战争爆发后,龙岗的抗日怒火遍地燃烧,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活跃。至今,这片热土上还口口相传着抗战故事。
1945年3月底,抗日自卫队员在杨宜衍的率领下,在上厂打伏击,把日寇密侦队打得丧魂失魄、落荒而逃。1945年8月,侵韶日军集中乘船60多艘,沿北江南逃广州,抗日自卫队奉命在北江河畔乌泥塘口伏击,打翻敌船1艘,毙伤敌人10余人。抗日战争中,甘新、甘顺英勇献身。解放战争时期,龙岗村的甘元、张九妹、甘天发等20多名热血青年先后参加了游击队。1949年6月在南雄的南亩战斗中,他们英勇杀敌,刘成壮烈牺牲,甘立明也光荣负伤……
多年战争洗礼,这方红色热土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和遗址遗存。先烈们的事迹在前,后来者们从未遗忘,一代代人缅怀先烈,将他们保家卫国的情怀投入到美丽家乡建设当中,形成了以“爱党爱国、矢志不渝、勇于拼搏、无私奉献”为主要特点的红色文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中国成立后,龙岗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加强对革命遗址的监管保护和恢复维修,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遗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积极作用。目前,上厂村小组的地下党联络站、塔下村小组甘氏祠堂被广东省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课堂。
一个个革命遗址的保护和挖掘,一堂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课,不仅大力弘扬了革命先驱的动人事迹,也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
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更深入地挖掘龙岗红色资源,守护传承好龙岗在革命历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打好传承红色基因的接力战,成了当代龙岗人的使命。近两年来,龙岗村持续开展了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各村小组的建设和环境整治,将红色基因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
王屋村小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注重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红色文化自信贯通起来,以红色文化激励村民干事创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的同频共振。“今年春节期间就接待了2000多人!”王屋村村长王发纯说,红色旅游也带动了乡村发展。村民们在挖掘、保护、传承红色资源的同时,也因红色旅游富裕起来,尤其是王屋村的农家乐和民宿正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不仅是王屋村,各村小组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打乡村旅游经济品牌,打造具有各地特色的红色旅游。上厂、中厂等村小组相继开发了红色历史陈列馆、红色广场等红色景区。在建设过程中,村民自发拆除自家老旧房屋,无偿出让土地。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促进龙岗振兴的特色和亮点。
红色文化基因在龙岗不仅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传承,而且更留住了“乡愁”。一直在外经营水果批发的王屋村村民王发彬今年回村过春节时看到家乡变化如此之大,决定回村开发红色乡村旅游业,让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红色乡村旅游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实施《曲江区马坝镇龙岗红色村建设规划》,将进村约2公里公路扩宽8米,设立绿道,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一年四季旅游产业,持续性地给村民带来收入。”龙岗村委书记甘永明说,目前龙岗村正着力开发药用观赏花圃,与红色旅游、田园风光旅游融为一体,全力奋进实现乡村振兴。
文字:特约记者 唐忠祥 通讯员 吴伟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