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勇敢摘下“穷帽子” 乐观向上撑起“半边天”——乐昌市云岩镇长塘村脱贫户邱恶麻致富奔康故事

“都上车呀!我接你们上山!”阳光和煦,微风从耳边吹拂。站在乐昌市云岩镇长塘村委魏家村一处山脚边,记者再次见到了邱恶麻。这一次,她开着一辆崭新的小货车从山路缓缓地驶来,准备将大伙儿带到自己的养殖基地。  

上山路上,崎岖狭窄,用乱石铺出来的简易山路让记者不禁感到困惑和担心,这怎么能够开车上去?还未来得及思考,邱恶麻熟练地踩紧油门,控制好方向盘,如“过山车”般的乘车体验,让乘客们在系紧安全带的同时紧握扶手。“像这样的上山下山,我每天都要跑 三四趟。这是我前年才购置的新货车,方便我每天运送农产品去卖。”邱恶麻向记者介绍道。  

经过两三公里的路程跋涉,到达了山上的养殖地。时隔两年,47岁的邱恶麻仿佛比前些年更加开朗了一些,常年在外劳作而晒出健康的小麦色映衬她那灿烂的笑容,让人感觉格外亲切。这几年,邱恶麻用自己勤劳肯干的双手,带领一家人走出生活困境,摘掉“穷帽”,走上了致富之路。

家庭陷入困境 但从没想过放弃

曾经,邱恶麻家底薄弱,孩子们都要上学,自己在家务农,只靠丈夫廖赤山在外打工的收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  

天有不测风云,随之而来的变故,让本不宽裕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2014年,丈夫被确诊为脑梗塞,身体瘫痪,经鉴定为肢体残疾二级,丧失劳动力,不得不辞掉工作,从佛山回到家中养病。昂贵的医药费再加上多个孩子读书的花费,一整个家庭完全陷入了困境。  

2016年,邱恶麻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支持以及帮扶单位乐昌市委党校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她家先后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教育扶持、小额信贷等政策,家里经济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这也让一家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有效利器,也是实现脱贫的重要抓手。在随后的这几年中,邱恶麻紧抓救命稻草,在相关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开始养鸡、养牛,种植青瓜、辣椒、茄子等蔬菜。除此之外,邱恶麻还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凭借自身勤劳肯干的积极态度在原有的种植产业上不断扩张,租了300亩山地,山上养鸡、养牛、养猪,山下开荒种田。  

“当时这么困难的时期我都坚持过来了,扶贫干部、村干部经常来家里开导我,还帮我找脱贫的路子,教我租地搞种养来脱贫,我家被纳入低保户后,孩子们每年都有教育扶持补贴,这使我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只要肯干,我相信苦日子一定会过去的,你看,现在真是越来越好了!”在与邱恶麻谈话过程中,记者丝毫没有感到她对生活的任何埋怨,十分乐观开朗。

在大山深处“搞事业” 希望致富的路能够修好

有了思路、有了资金,通过向养殖大户请教等方式学习养殖经验,邱恶麻的种养殖(植)脱贫之路开始了。  

吃苦耐劳的她通过自身努力学习种养知识,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养鸡技术,家中所养走地鸡品质越来越好,一度远销深圳、广州等地。2018年,全家收入就达到了6万元。2019年,邱恶麻正式脱贫,摘下了困苦已久的“穷帽子”。  

谈及邱恶麻,当地帮扶干部都竖起大拇指。“邱恶麻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勤快、好学,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强。在照顾残疾丈夫和养育儿女的同时,还有能力和精力去兼顾她的种养殖(植)的产业,大家都感到十分佩服。在秋收前后比较忙的时候,我们也都会下田去帮助她。”  

如今,邱恶麻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种植扩大为200多亩地,年收入可达11万元。期间,她甚至跟上了“流量步伐”,劳作空余时间,自己积极参加电商培训,学习微信推广,以拓展种养殖的销售渠道。“今天和孩子们一起摘辣椒,摘了差不多有500公斤,等晚上打理好了,就自己开车拉下山去,微信联系商家,他们会过来收。”看着这一车农作物,邱恶麻难掩喜悦......  

在跟随邱恶麻下山的过程中,坑坑洼洼的山路让人不自觉地抓紧了安全带,而邱恶麻却早已习惯了这种颠簸,甚至连路上每一颗石子的位置都能够知晓。

“这几块石头是我最开始放在这儿的,车开不上去的时候,只能够自己来搭路了。”路程接近一半的时候,旁边一辆废弃的小货车格外显眼。据邱恶麻介绍,由于通往山上的道路过于陡峭,之前的车已经开坏,上不去也下不来,只有丢弃在一旁,等路修好了再处理掉。  

据悉,这条邱恶麻每天都要往返三四次的山路为原江门市扶贫队相关工作单位简要搭建,由于当时项目资金有限,山路未能修建完成,大部分的路段主要还是邱恶麻个人开拓。  

下山的路途似乎没有上山这么坎坷。邱恶麻紧握着方向盘悄悄地和记者介绍道:“看,路边的荒地是我跟丈夫所分得的田地,可惜这条路太难走了,没有办法对此进行使用。我很希望这条路能够修好,想要继续将自己的产业办好,我不怕累,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更好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的脱贫致富能人,从“贤内助”转变成“顶梁柱”,邱恶麻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在我市,像邱恶麻这样,靠着自我勤劳的双手奋斗出一片天地的“脱贫户”不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平均每年减贫1.98万人,20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278个省定贫困村、32376户82823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出列标准。2016-2020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被评为“好”等次,其中四年综合考评排在全省14个有脱贫攻坚任务市的第一名。  

2021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助推全市乡村振兴开新局。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楚瑶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