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2022年韶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合作签约仪式暨宣讲活动在市区举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韶关(市)分行、韶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银行韶关分行等6家银行与市政府签订政银合作框架协议,承诺三年内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60亿元,进一步打通政府、银行、企业三方的质押融资渠道,为打造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样板添力增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的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方面受到较大冲击,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逐渐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取银行流动性支持便捷途径。为此,我市全力打造“知产融合、协同发展”创新生态,实现2022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先后实施《韶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试行办法》《韶关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韶关市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若干措施》《韶关市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2020年,韶关凯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91亿元,融资总额居粤东西北首位;2021年全市质押融资29宗,融资金额达9.3亿元,居粤东西北第一位,其中专利质押融资25宗,金额7.7亿元;商标质押融资4宗,金额1.6亿元;2022年上半年,全市质押融资20宗,融资金额达2.3亿元,居粤东西北第二。
本次签约仪式暨宣讲活动由韶关市市场监管局主办,副市长李再丰出席仪式。活动现场有关专家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务政策》《韶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政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流程》等课题进行宣讲。在场嘉宾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今后用好知识产权质押途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颇有裨益。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政宽 通讯员 陈惠韶 郭世明
编辑:张惠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