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时代之声 铸精神之魂 ——党的十九大以来韶关市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党的十九大以来,韶关市宣传思想工作留下了一页页浓墨重彩的“履历”:“带露珠”的瑶语宣讲走村入户,蕴藏“工矿精神”的思想宝库徐徐敞开,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传播“矩阵”,善美之城“种”出文明乡风,一个个韶关故事“借船出海” ……

韶关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守正创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推动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论一研习:聚民心立思想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粤北韶关的热土上,掀起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宪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活动也在干群中深入开展。

为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全市高密度组织中心组学习,仅在2018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近20次,全市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集体学习达到7000余次;编印《学习手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暨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学习参阅材料》等学习辅导资料1000多册。

为了让理论宣讲严谨生动、有声有色,由劳模工匠等组成的基层宣讲团、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深入全市各地开展宣讲6000多场。乳源瑶汉双语宣讲等地方特色宣讲在农村“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以“小切口”彰显“大主题”,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理论研究和宣传硕果盈枝:编印发放口袋书等学习辅导资料7万多份,形成立体化的学习宣传格局;完善“韶关学习”微信公众号建设,及时推送各种理论解读阐释文章、图片、漫画、视频700余篇,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提供便捷平台。

一“点”一强音:强舆论促发展

2018年12月,全市首批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均按计划全部完成挂牌,进一步打造全媒体“服务器”,打通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媒体融合星火燎原,是我市主流舆论汇聚强音,讲好韶关故事,传播好韶关声音的缩影。

新丰县融媒体中心2018年5月成立。潘霏 摄

党的十九大以来,粤北韶关在大半个世纪工业建设中所凝聚的“工矿精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坚韧实干、追求卓越,经中央、省级、市直媒体的报道,闪闪发光,厚植热土,再创全市激情燃烧的干事热潮。

坐拥“好故事”的粤北韶关,成为媒体报道的“富矿”。据统计,2018年中省主要媒体对我市正面报道5606篇,比2017年增长约48%。其中,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栏目刊播了《广东乳源:文明新风进瑶乡》等3条韶关新闻;新闻频道、科教频道、国际频道、英语频道摄制、刊播韶关节目8期,时长超200分钟。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特别报道《直播中国》走进韶关。韶关日报记者 刘嘉健 摄

为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合媒体之力,奏响舆论强音,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多“点”发力。其中,聚焦重点做好主题宣传,以深度报道、一线采访、领导专访、评论文章等形式,推出环境保护、旅游文化、乡村振兴、城市提升、营商环境等系列报道。同时,每月定期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委办、市政府办召开联席会议,指导市直媒体开设“凹凸镜”“曝光台”专栏,坚持正反面典型相结合,助推全市重点工作实施。

同时,踩准节点开展对外宣传,利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时节,开展全媒体报道和线上线下专题宣传;围绕热点抓好舆论引导,在防御超强台风“山竹”的宣传报道中,首次采用全媒体直播、动态新闻播报与公益宣传相结合的融媒体矩阵模式,短时间内刊播防台风新闻报道192篇。2018年1至10月已举办各类新闻发布会30场次,其中以省政府新闻办名义举办了2018韶关市旅游节庆活动新闻发布会、新农村建设新闻发布会;加强民生热点引导;持续推进“韶关发布”平台推广工作,扩大平台引导力影响力,粉丝量从2018年3月初的3万多已提高到如今的10余万。

一处一文明:人心善风物美

在粤北韶关,山水相映,民风淳朴,坚韧实干。人心善,风物美的“善美韶关”理念,成为这座城市不断擦亮的品牌。这源于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中,注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水平。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韶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方案为此纷纷“出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市“六乱”等专项整治,解决渣土扬尘等“顽疾”,中心城区旧貌换新颜。在省督导组开展的入户问卷调查中,群众满意率达到90.6%。

乳源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中,用瑶语向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钟华 摄

行走在粤北城乡,家风家训墙、文明画廊等,画出了文明新风貌。不仅如此,党的十九大以来,韶关不断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l+X”工程,组织开展100多场次善美主题活动,乳源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全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多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全市坚持“以市带县、以县带镇、以镇带村”,推动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形成全域创建格局;评选推荐出全国文明村5个、全国文明镇4个、省文明村23个、省文明单位8个、市文明村99个、市文明镇26个。

一景一文化:软实力显峥嵘

在仁化县长江镇,山野田间有一道道律动的文化风景:在市舞蹈家的带动下,各自然村都成立了舞蹈队,有乡村“赌王”放下了麻将的嗜好,加入了广场舞的“阵营”,有留守老人走出了家门,载歌载舞娱乐身心,有自称“夫娘嫲”的妇女,解放操持家务的双手,穿上裙子绽放舞姿 ……

党的十九大以来,韶关文化繁花似锦。全市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矿精神、活化历史文化”的总思路,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个重点文化场馆建设,成为惠民新地标: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主体工程建设正全面施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面覆盖;韶阳楼2019年元旦重新对外开放;南雄广府人家风家训馆建成并对外开放;乳源世界过山瑶风情园正式启用 ……

一道道文化“风味”雅俗共赏:“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大力弘扬工矿精神”主题活动等登台亮相,以飨城乡。全市通过“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等方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项目50余个;举办南国书香节韶关分会场活动;建成20间风度书房等。

韶关非遗项目亮相羊城。冯兆宇 摄

地方特色文化的“家底”得到全面梳理;韶文化也得到传承保护和盘活利用:拍摄大型纪录片非遗系列纪录片《韶关非遗印记》,在广州图书馆举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和成果展等。此外,全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得以积极推进。

致敬过往,实干今朝。在崭新而开阔的天地中,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发时代之声,铸精神之魂,为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而奋斗。(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