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韶关样板”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规划部署,凝聚全党全社会合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致力打造乡村振兴“韶关样板”,推动韶关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精心打造让“预制菜”有“韶关味”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自省发布预制菜产业春季十项行动并出台《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来,我市赶乘发展预制菜产业“东风”,计划在乐昌市、曲江区两地申报预制菜产业园。其中乐昌市拟投资逾2.4亿元,申报“岭南好意”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曲江区预制菜产业园规划以白土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加工区域,面积1500亩以上,将进一步联动白土镇、马坝镇和大塘镇3镇协同发展。  

在强化预制菜产业源头管理方面,我市充分发挥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菜篮子”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等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为预制菜生产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障。并且运用现代化生物、种植、管理技术,提高本土农产品规模化水平,统一农产品品质,降低单产价格,提高预制菜企业使用本地原料意愿。今年以来,已将预制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链招商引资重点方向,拟投资5亿元建设集检验、加工、物流、交易于一体的中央厨房项目。  

“预制菜产业机遇大、竞争也大,我们深刻明白打造出‘韶关味’预制菜产品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发挥‘粤菜师傅’人才优势和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的研发优势,以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禅宗文化为基础,以韶关本土特色名菜为载体,紧密对接大湾区城市消费需求,研发一些加工快、口味多、大众化的预制菜。同时,我们不断加大创建预制菜行业的头部品牌力度,推动形成‘现代农业+美食文旅’全产业链,并且充分利用我市部分农产品独特性,谋划生产高档次的预制菜品类,实行预制菜错位发展,树立韶关品牌,提高利润率。”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我市在强化预制菜产业聚集方面也下了大气力。积极推进“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构建覆盖市、县、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进一步加大冷库使用率,借助区位和交通优势,打造“南货北运”“北货南运”节点城市,综合利用和发展冷链物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剖析总结国家农业龙头企业雪印集团、省农业龙头企业亚北公司等一批提前布局预制菜产业企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联合省农业龙头企业星河生物、乐昌市雪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开展发展预制菜产业相关工作。  悉心谋划从“小车间”变“大舞台”

为解决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我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就近、均衡、从简布局、设置合理、合规建设的总原则,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车间建设,从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振兴车间的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吸纳脱贫人口相关就业补贴144.86万元。  

同时,以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为契机,引导各县(市、区)进一步清理盘活镇村闲置资源资产。依托现有闲置的旧学校、礼堂、文化活动室规划用于承接“零污染、零排放”的加工、商贸等项目,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去年以来,累计盘活镇村闲置用地1.4万平方米。  

据悉,目前全市共推进乡村振兴车间项目38个,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复制的车间建设新经验模式。如乐昌市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成功引进东莞企业,建立了以“公司+车间+村集体+村民”的运作模式;曲江区枫湾镇浪石村、仁化县大桥镇共和村和董塘镇安岗村打造玩具加工车间,主动承接我市外贸龙头企业韶关旭日外包业务,推动产业由原来的半成品代加工向全产业链发展;始兴县隘子镇联丰村和马市镇高水村打造软包家具、沙发加工车间,推动部分车间补充完善到龙头企业下游产业链条中,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26个已投入运营的乡村振兴车间,帮助解决了近320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创新引流用“金融水”润“三农田”

在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始兴县、翁源县先行先试,探索出了切合地方实际的全新道路。  

始兴县建立全市首个风险补偿机制,继《韶关市建立乡村振兴金融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始兴县出台了《始兴县“乡村产业振兴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建设“始兴县乡村产业振兴涉农企业库”,加大对乡村振兴涉农企业和涉农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以金融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助推金融投入,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翁源县进一步完善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在龙仙镇三华村开展“整村授信”,解决了守信用的老百姓抵押担保难问题,让守信的人以低门槛的“免抵押、免担保”信用方式获得贷款支持,打通金融服务“三农”的“最后一米”。此外,还发动全体党员共同推进结对共建工作,积极对接有经营或消费信贷需求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提高整村授信用信覆盖面,推广“悦农e贷”“粤菜师傅贷”“致富贷”“美丽城乡贷”“悦兰易贷”“真猪贷”等信贷产品,通过定制专属信贷产品、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助力农户发展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

支持呵护让“归韶雁”成“创业人”

我市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持续完善返乡创业机制,4.5万多名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推动形成“归雁效应”,促进乡村振兴。由省选送的《韶关返乡创业潮涌三江六岸》入围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我市返乡创业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国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返乡创业工作成为我市一张靓丽名片。  

为了强化政策支撑,我市出台了3.0版“促进就业十条”、促进异地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完善促进返乡创业政策体系。发放了返韶留韶就业补贴56.6万元、促进566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672.1万元、扶持263名返乡下乡人员创业。  

同时,更大力度提升创业服务,建成翁源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韶关市鑫金汇创业孵化基地、南雄市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等三家返乡创业孵化基地,累计300个项目成功孵化为经济实体。目前在孵项目165个、带动就业3819人。推动南雄市国家结合新型城镇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建设,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园),吸引73家电商企业入驻。并且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对返乡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推动实现就近就地稳定就业。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22万人次、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培训402人、“乡村工匠”培训6400多人次。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我市通过举办韶关‘丹霞杯’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大赛,重点做好乡村振兴和妇女创业‘两篇文章’,设立‘乡村创业赛’‘巾帼创富赛’两个单项赛,共吸引289个项目、1100多名返乡人员参赛,涌现出‘滃江家政’‘南华草菇’等24个优秀创业项目以及一大批优秀返乡创业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当前,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正以前所未有之高度、深度、广度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果,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韶关特色的“乡村振兴高质量道路”。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日欣 杜海涛

编辑:张惠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