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峰的历史

帽子峰虽然不高,但在韶州历史上却具有重要意义。  

今韶关东堤路一带位于城北帽子峰南麓。清同治《韶州府志》记载:“帽子峰,在府北一里,松竹蓊蔚,团盖如帽,左浈右武,悉聚目前,为郡之镇山也。”帽子峰在宋代又曾叫“笔峰山”,宋中书舍人朱翌(字新仲,号潜山居士)谪居韶州时曾结庐屏居于此,写有《登帽峰序》。又据《韶州府志》记载,曲江境内罗列24处古景观,其中“笔峰写云”指的是笔峰山(今帽子峰)。笔峰山山势神奇,三峰相连、间隔均匀、排列齐整,形状像个笔架,故名“笔架山”。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韶城“不胜水患”从西河迁建“中州”(今市区)的笔峰山下,可见唐代已将笔架山改名为“笔峰山”。清同治十三年所绘制的《韶州府图》仍然标名“笔峰山”。

帽峰山上的武城堡。  

笔峰山为何被称为帽子峰?史书上没有详尽介绍,我市文史专家林亮坤认为,根据史料推测,在清末民初(1910年前后),市民发觉笔峰山三座山峰经历千年的风化后像当时人们爱戴的“便帽”(俗称“瓜皮帽”“叮叮帽”),故而把笔峰山改叫为“帽子峰”。韶关的官绅顺应民意亦认可,在此后的书报刊物上都登载为“帽子峰”。  

帽子峰是诸众文人墨客登高抒怀之地。明代符锡有《登绩灵》诗:“笔峰孤起凤来亭,篷岛遥传浪得名。碧嶂远开千里目,寒江中抱万家城”。韶州布衣文人廖燕专门作有《题笔峰写云跋》,他在跋中写道:“曲江名胜二十有二,笔峰其一也。旧名‘帽峰烟雨’,予为改今名并识一诗。峰在郡此咫尺许,巍然直上,旁若无人,欲藉长空以写其奇,岂所为苍天为纸,云为墨者耶?然非具海涵地负之才,又鸟足以当此也哉!”从廖燕题跋中可知,“笔峰写云”一景,原有名胜名叫“帽峰烟雨”。至今帽子峰每逢晨雾淡云或烟雨而至,远看帽峰,乱云缭绕,峰顶显露,犹如笔端。云去雾散,青天碧空,帽子峰又显现出其峥嵘峻秀的活力。  

廖燕作曲江名胜诗中写有《笔峰写云》诗一首,诗中写道:  

孤峰如削势森然,

倒绘虚空水墨鲜。

数变云霞观处幻,

几重烟雨画中玄。

化工妙岂同凡手,

巨颖奇应谱碧天。

可怪秋来江上雁,

亦从霄汉试长笺。  

作者:秋实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