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掀起水田抛秧热潮

今年3月初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仁化县“扶溪大米”主产地——扶溪镇,在清明节掀起了水田抛秧作业热潮。 

驻镇工作队员帮助村民抛秧。肖惠姬摄

村民抛秧忙。温贵娣摄

近日,笔者走进扶溪镇紫岭村水稻种植基地,看到一盘盘郁郁葱葱的秧苗被移到田间地头,种植大户邓瑞庭和村民们卷起裤腿走进水田中,手持秧盘,娴熟地抛起秧苗,不一会,一株株秧苗稳稳的立在田中。“今年在紫岭村流转了100多亩水田种植水稻,请了15位村民帮忙抛秧,3天即可完成。秧苗生长两三周后,再放一批小雏鸭到田里采食杂草、昆虫等,小鸭与水稻‘全天候’同生共长。”邓瑞庭说。  

“鸭稻共作”是扶溪大米的最大亮点。近年来,扶溪镇以科技支撑水稻种植,运用华南农业大学“鸭稻共作生态农业关键技术”,在紫岭村邓瑞庭的水田里示范种植。同时,加强与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筛选出最适合扶溪种植的“19香”水稻新品种,在扶溪镇大面积推广种植。生产出的大米绿色环保、香滑可口,备受珠三角地区和韶关市民青睐。  

正值早稻插秧好时节,扶溪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插秧的场景。扶溪镇乡村振兴临时党总支部在扶中村开展“党建促乡村振兴,插秧助春耕生产”主题党日活动,帮助种粮户抢抓农时栽插水稻秧苗。参加活动的东莞市企石镇及仁化县挂点单位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们在农户的指导下,抛秧技术逐渐熟练,不一会,一片水田便披上“绿装”。  

该镇乡村振兴临时党总支部书记黄志敏说:“把主题党日搬到田间,切合当前春耕生产实际,不仅帮助了群众,也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还增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在扶溪镇各村,家家户户抢抓晴好的天气,全力投入到早造水稻抛秧中,田间处处涌现出生机勃勃景象。  

据悉,扶溪镇是全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米生产专业镇,“扶溪大米”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年扶溪镇全年预计种植水稻面积1万多亩,其中早造水稻面积近3000亩,目前已插秧面积600多亩。  



作者:谭玉玲 麦嘉艳 温贵娣

编辑:何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