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与几位友人登临乐昌市坪石镇罗家渡村新塘坪的鬼子寨。
据说,该寨由大寨、拖尾寨和馒头寨组成,因脚踏山巅会发出铿然震天的鼓响而又被称为鼓子寨。传说被清军打散的洪宣娇率领的太平军女兵坚守金鸡岭,男兵则退至此山筑寨御敌。抗战期间,有日本兵攻村,附近村民上寨避难。不敢贸然登山的日军只好守在山下,想在一个月内困死寨上村民。有一天,一位聪明的村民从后山塘捞得一尾鲤鱼,并从山寨扔到日军驻地,日军见后,以为山寨的人有吃有喝,短期内无法困死村民,只好撤兵。为了纪念此次“扔鱼退兵”事件,后人便称此寨为“鬼子寨”。
我们踏着轻盈的步履前进。山间荆棘、竹子、乔木随处可见,枯黄的落叶铺满山路。友人云歌拿起他的“开山宝器”——镰刀,上砍下拨、左拓右展,将挡路的荆棘砍断。我们踏在刚开拓的小路上,密切注意周围的棘刺,担心它们会随时对我们这些“侵略者”进行反扑。云歌努力从记忆中搜寻路痕,并不断唠叨:“这路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荒得这么快呢?”我们按各自的思路寻找蹬道。不久,从左侧传来云歌激动的呼喊:“在这里,路找到了!”终于,我们在杂草乱枝丛中找到了隐匿的小道。
在我们休息的间隙,云歌却忙于清理前往鬼子寨的路线。这是一座酷似面朝东南方、头颅高昂的狮形孤峰。前人硬是从狮的“鼻梁”部位凿出一条近1米宽、20米长的陡峭蹬道,形如披在将军胸前的绶带。蹬道的顶端是由红砂岩筑1米高基础,青砖砌成近4米宽、5米高、2米深的寨门残体。它如威风凛凛的南天门,上朝天庭、下俯人间,隐约透露出一丝霸气。
穿过被细竹林封锁的寨门,当年热闹非凡的山寨已成了一个高山矮林地。我独自钻探没一丝路迹、可容上千人的山寨,见缝插身从枝隙挤过去,试图进入另一境界。当我忐忑不安地钻出寨顶时,视野顿开:只见以一堵如浮出绿色海洋巨鲸的红砂岩为中心,一片绿茫茫的林海向四周延伸开去,阳光在它表面镀上了一层蜡光。我又登上另一岩顶,雄浑圆润的岩巅,如一串镶嵌在绿色大地上的珠链,精巧独特,不得不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鬼子寨仿佛是一本生长在大地上的书,正静待游人来阅读。我相信,鬼子寨的独特魅力凡是阅读过它的人都会萌生重温的冲动。
作者:黄玉美
编辑:蓝洁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