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管局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治理

新型环保运输车推广会现场。

城管执法、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每辆进出工地的车都要经过冲洗。

每一辆出入工地的车都要经过冲洗。

沐溪某停车场新到的新型环保车。

执法人员在市区某工地检查建筑渣土运输车。

城管执法人员指导工地落实冲洗制度。

建筑工地围墙安装的喷淋器。

为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大力支持下,我局积极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同心协力投入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中,共同用汗水与智慧守护我们的蓝天白云,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谢天友的话掷地有声。  

据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以实施建筑垃圾准运制为基础,不断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新型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的使用,强化执法,打击各类违规行为,从而促进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秩序健康发展。  

该局注意抓好“事前、事中、事后”阶段管理工作,坚持从源头、运输、受纳处置等各个重要环节入手,切实对建筑垃圾加强监管,遏制扬尘,防治环境污染,让蓝天白云常驻粤北天空。

完善制度夯实防治基础

2017年4月1日,市区全面实行建筑垃圾(渣土)运输准运制。为推动准运制落地实施,市区渣土管理办公室多次组织职能部门、施工单位和运输企业召开座谈会,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和引导工作。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印发《韶关市区建筑垃圾管理文件汇编》、在每个建筑工地张贴通告等形式,为准运制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并得到了多数运输企业的支持。  

2018年1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围绕如何加强市区建设工地源头管理问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指导性规范文件,使市区建筑垃圾装载、运输、收纳、处置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标准规章,并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制度或做法:  

——实行处置报备制度。运输企业每天须提前向市渣土办报备次日运土量、运输路线、时间、地点、现场负责人姓名、应急管理方案等,一旦发生污染路面情况,即时做到清洗保洁。同时通过运输企业每日申报的方量,结合消纳场实际处置量的比对,密切追踪渣土实际去向。对申报量与实际处置量误差超过10%的运输企业,进行约谈调查。  

——实行考核评分制度。市渣土办对建筑垃圾运输单位、企业和个人按年度实行季度考核。考核按百分制扣分考核,每季度为一个考核周期。考核评分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评分结果将作为建筑垃圾运输单位、企业和个人淘汰的依据。  

——实行处罚退出制度。市渣土办根据考核结果,对考核优秀的单位、企业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并评选市区建筑垃圾运输“信得过企业”“信得过个人”。对考核被评为基本合格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不受理新业务的申报。被评为不合格且排名组别最后一名的,责令限期整改,予以黄牌警告,下一个考核期内不受理新业务的申报。每年考核累计两次被评为不合格且排名组别最后一名的,由考核领导小组向市政府上报,责令其退出建筑垃圾运输市场。  

——两洒两清冲洗保洁制度。要求所有工地不管清洁与否,每日必须两次(上午施工结束时和晚上施工结束时)洒水冲洗工地门口以及连接的市政道路。每次洒水冲洗情况需将视频上传微信管理群,以实现全程监督和跟踪落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建章立制,解决了扬尘整治无法可依的问题,奠定了市区治理扬尘污染的基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陈志新说道。

部门合作齐抓共管治扬尘

近日的一个傍晚下班高峰期,国道323线上车辆川流不息,华灯初上的夜空不断被一束束车灯光柱照亮。趁着夜色掩护,一辆辆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运输车不时在路上通过。路边一角,几双眼睛盯着来往的车辆,看到有违规车辆立即挥牌示意停车检查、过磅,教育、下发整改通知书、罚单等,违规车辆受到了应有的处理。同步进行的还有浈江区东环片区道路上的行动。一辆拉满沙子、刚从沙场开出不远的运输车被抓个正着,路面扬尘污染隐患被遏制于萌芽状态。  

以上是记者日前在城管执法、交警、交通等多部门开展的市区道路扬尘整治联合执法看到的情景。行动针对中午吃饭时间及晚上下班时间等违规现象高发的规律,采取“错峰”联合执法进行打击,使违规者无空可钻、无机可乘,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  

据悉,为防治建筑渣土扬尘污染,做到对路面无间隙监控管理,8∶30-23∶30时段由执法人员负责巡查管理,夜间23∶30-次日早晨8∶00时通过服务外包方式安排人员负责巡查取证。除日常路面巡查执法外,还重点加强中午、夜间和节假日联合执法。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王勇告诉记者,每天该局都会对辖区内重点路段及工地进行例行巡查,韶关大道、建设路、沐阳路、323线奥园段、323线良村大桥至黄金村大桥路段、大学路、韶南大道等路段是每天巡查必不可少的。通过加强道路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日常管理、路面巡查、多部门联合执法,就像一张无形大网,使得运输环节的各种违规行为均无处遁行。仅今年6月至11月,在市渣土办协调下,城管、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先后开展了5次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累计出动城管、交警、交通执法人员1604人次,执法车辆483台次;检查运输车辆649台,由交警处罚238台,现场教育整改车辆11台次,拖车4台,查处涉工地违规运输案件3宗。  

在联合执法高压态势下,各建设工地带泥上路现象明显减少。较之以往,市区扬尘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市渣土办还十分注重协调与沟通,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共同推进扬尘污染源头治理工作。例如与代建局、城投公司等部门合作,大力推进建筑工地整改落实各项扬尘防治措施;与市水务局、国土局合作,强化对采石场、采沙场的监管。  

由于监管到位,市区在建工地的防尘抑尘措施得到有效地落实。每个工地不仅配备了洗车槽、水池、高压水枪等相关设施设备,有些工地还自备了喷雾机,或者沿工地安装了喷淋器,使建筑工地的扬尘污染大为减少。记者走访了解到,很多建筑工地十分支持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除了工地里面落实防尘抑尘措施,还把防尘工作做到了工地外,自觉地承担了工地门口道路的清洗与降尘。  

一些乡道、村道、巷道没有硬化,晴天黄尘滚滚,雨天更是泥污遍地,来往的车辆不断裹挟着泥巴进入主干道,形成新的污染源。针对这种情况,市渣土办积极与浈、武两区政府沟通协调,促进辖区政府加快对与市政道路连接的乡道、村道、巷道的硬底化建设,同时加大环卫力量的投入,确保及时清理路面泥沙,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推广新车提高防治扬尘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输建筑渣土车辆密闭性不好,即使采取再多的措施也难杜绝运输途中的抛洒滴漏现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谢天友说:“以前在韶关从事建筑渣土运输的车辆都是那种老式的泥头车,车厢缝隙大,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环保需求。新型环保建筑渣土运输车的推广使用成了今年工作的重头戏”。  

2018年2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召集市区渣土运输企业代表,在芙蓉新区市妇幼保健院建筑工地,集中观摩一款为我市量身定制的新型环保建筑渣土车装载运输作业情况。这款新型环保智能建筑渣土车具有密闭性好、装卸方便、智能化管理程度高、排放标准高等优点,不仅污染小,还易于管理。一石激起千层浪,与会者议论纷纷。  

2018年6月1日起,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坚决遏制施工扬尘污染的紧急通知》(粤建电发〔2018〕20号)精神,市区建筑渣土运输须使用密封环保建筑渣土车的处置运输要求正式施行。然而,由于换车需要不少资金,部分运输企业不想为环保多掏腰包,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为确保新规如期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及时与企业代表沟通疏导,从当前倡导环保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形势要求,到我市“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韶关发展战略,摆事实、讲道理,化解企业的思想疙瘩,化解矛盾冲突,使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通过推广使用,新型环保建筑渣土车使用已得到大部分运输企业的响应和认可。截至11月,已有14家企业购置了244辆新型环保建筑渣土车,并已投入运营使用,从而确保市区建筑渣土车运力与6月1日前持平。新型环保建筑渣土车的投入使用,不但较好地满足市区建筑渣土运输需求,而且取得较好的抑制扬尘效果。据悉,我市新车推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一举措目前只有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少数城市实施。

规范处置消纳场建设再发力

市区建设工地因开挖地下室会产生大量的渣土,除部分用于回填外,其余大部分都运到哪去了呢?如果你到武江区小阳山建筑垃圾消纳场看看,就会发现其中端倪。这里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建筑渣土车运输渣土上山,卸下后下山。如果跟着这些建筑渣土车走进小阳山建筑垃圾消纳场,你将看到一个容纳渣土的巨大山谷。正是这个山谷,消纳着来自市区建设工地的建筑渣土。  

据了解,小阳山建筑垃圾消纳场一期投资约2000万元,占地范围约0.41平方千米,计划消纳建筑垃圾约500万立方米。除了一条6米宽长约1公里的道路,消纳场还配备有洗车槽、水池,值班室和附属设施挡土墙、水沟等设施、设备。  

“市区每年到场处置建筑垃圾大概有100万立方米左右。小阳山建筑垃圾消纳场一期建设预计可接纳3-4年的建筑垃圾,基本解决当前建筑垃圾无处可倒和无序倾倒等诸多问题。”该场值班人员说道。  

消纳场的建设,从无到有,为建筑垃圾(渣土)提供了合法的消纳场所,有效遏制建筑垃圾乱倾倒等行为,极大地缓解市区建设工地建筑垃圾处置需求,尤其对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粤北医院等工地建设,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对推动市区建设工地扬尘污染治理,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浈江区花拉寨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目前已基本完工,并将投入运营使用。届时,对加强浈江片区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地方建设消纳场,既可以起到集中、规范处置建筑垃圾问题,同时又可以缩短建筑垃圾运输距离,为建筑企业节约成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陈志新告诉记者,根据城市建设情况,计划在城市周边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以充分满足市区城市建设需要。目前已经建好2座,其它2座仍在选址谋划中。届时,市区建筑垃圾处置将更加科学、便利和完备。(韶关日报记者 袁少华 摄影报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