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曾清兰等领导现场办公,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产业帮扶——林业油茶产业项目基地。
产业帮扶——葡萄种植项目。
精准扶贫业务培训会。
贫困村群丰村换新颜。
社会各界人士慰问困难学生。
2018年,浈江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落实工作责任,压实工作作风,举全区之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实现了70户172人预脱贫目标,完成了12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既定目标。
同时,该区对已实现预脱贫的贫困户采取分类计划,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实施稳定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要从产业、医疗、教育等方面扶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社会保障兜底。区慈善会统筹安排“基本生活保障金”给予补助,防止低保贫困户出现“再脱兜”。此外,该区还稳步推进2016、2017年已脱贫人口产业和就业“以奖代补”政策及小额信贷政策,扩大和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2019年,该区将完成17户36人脱贫工作任务,巩固预脱贫1264人,确保全区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和“八有”脱贫目标,力争实现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
定制度、严作风、强问责 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
截至2018年12月,该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9户1259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52户764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347户495人),其中3个省定贫困村共有贫困户111户274人。
扶贫工作贵在扶真贫、真扶贫。今年以来,浈江区把扶贫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严抓作风建设,强化执纪问责,多措并举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
该区建立了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由区领导任组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领导机构,并由各行业部门牵头,建立起11个扶贫专职领导小组,并定期组织召开扶贫领域专项会议。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目标,研究部署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及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研究制定新时期精准扶贫重大决策,研究制定重要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研究解决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明查暗访、自查自纠、督查督导是浈江区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的三大武器。该区围绕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扶贫干部作风等情况,开展常态化暗访督查,“较真碰硬”,见人、见事、见资金、见项目,直到把问题查清查透;对发现问题开展自查自纠,汇总梳理问题清单,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该区区委督查、区纪委、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各级各单位扶贫工作的监督督导,审计、财政等部门加强对各单位扶贫资金管理的指导,协助各单位建立并完善扶贫资金的财务工作制度,确保全区扶贫资金的使用安全。
强化执纪问责力度。该区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严查快处一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尤其是对扶贫款动脑筋、伸黑手的问题,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风不实、敷衍塞责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彻查一起。对扶贫领域发生顶风违纪案件,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多发、频发的,严格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又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据悉,为促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上新台阶,在年底前最后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浈江区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强化失职问责,集中精力攻破脱贫攻坚和省定贫困村创建示范村工作的短板和弱项。
提升“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断穷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并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只有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提升“造血”功能。结合本地,经过多方探索,浈江区走出一条颇具成效的产业扶贫路子。
“公司+基地+贫困户”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是浈江最为成熟的产业扶贫模式,该模式在多个乡镇实施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犁市镇大村村精准扶贫工作队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4万元,为全村52户贫困户入股“葡萄园种植及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每年可固定获得分红5000元,持续15年,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基地向当地农户和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新韶镇、乐园镇分别投入13万元、12万元购买浈江区绿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7个大棚、6个大棚苗木,委托公司代种代管,每年保底10%收益,总收益的70%用于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30%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同时,浈江区绿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有种植葡萄果树意愿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果苗,并免费对贫困户开展相关葡萄果树种植技术指导,为有意愿前来务工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并以不低于市场行情的标准发放薪金。
——十里亭镇投入50万元购买韶关市溋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8年树龄的沙田柚林,采取代种代养模式,产权过户镇政府后再委托溋丰公司管理,每年保底8%收益,总收益的70%用于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30%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
——花坪镇投入45万元购买韶关市冯氏生态庄园有限公司100亩5年树龄蜜柚林,采取代种代管模式,委托公司代为管理,每年保底8%收益,总收益的70%用于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30%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
“企业+基地+金融+贫困户”产业帮扶模式是浈江区推广的另一种产业扶贫的成功模式,该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与农牧公司开展种猪托管代养合作,切实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效应。据悉,12月4日该区举行小额信贷助推托管代养扶贫产业项目签约仪式,韶关市农村信用社、广东广汇农牧公司、贫困户代表三方签订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框架协议。
为推动“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提高贫困户就业创业积极性,实现产业脱贫、就业脱贫的目标,切实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参与创业、尽快脱贫致富,浈江今年新修订了《浈江区新时期精准扶贫就业扶贫“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和《浈江区新时期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制定了《浈江区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实施方案》,与每家开展扶贫小额贷款合作银行设立了50万元的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补充相关政策。这些惠民扶贫政策极大地鼓励了贫困户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企业帮扶贫困户的热情。
据介绍,下一步,浈江区将以点带面向全区所有贫困户推广扶贫小额信贷托管代养扶贫产业项目,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扶贫的杠杆效应。
犁市镇采取的“扶贫+光伏+产业”模式也成效显著。该镇投入313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在犁市镇友丰生态园林停车场集中发展光伏发电项目,通过镇统筹、区审核,统一管理,将项目年度总净收益的70%平均分配给有劳动力贫困人口,30%平均分配给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运营,让贫困人口获得了稳定收入。
发展林业油茶产业项目是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另一种方法。2018年犁市镇、犁市镇大村村、犁市镇下陂村分别投入扶贫资金70万元、32万元、74.9万元购买广东友丰油茶科技有限公司17.5亩、8亩、19亩油茶林,并委托该公司进行管理,前15年每年返回总投资额的10%、后续20年每年返回总投资额的5%给贫困户。
购置商铺形成资产收益为贫困村集体增加收入。犁市镇群丰村投入东莞引导资金148.3万元购买鑫金汇3间商铺,犁市镇下陂村投入东莞引导资金72.3万元购买鑫金汇1间商铺,每年商铺租金收入返还给村委集体,形成村集体长效增收机制。
政策惠民“三保障” 解除贫困家庭后顾之忧
教育、医疗、住房是当代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也是横亘在贫困家庭面前的几大障碍。为了让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贫困人口看得起病、住得起房,浈江区想贫困家庭之所想,急贫困家庭之所急,通过实施一系列惠民性政策,解决了贫困家庭、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
为让贫困子女教育有保障,该区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教育帮扶,对在校在读贫困户子女学杂费和生活费进行补助,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教育补助率达100%。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累计补助在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667人,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补助资金249.04万元,其中2016-2017学年全区在校在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47人,发放资金107.36万元;2017年秋季学期,全区在校在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47人,发放资金51.68万元;2018年春季学期,全区在校在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42人,发放资金52.05万元;2018年秋季学期,全区在校在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16人,共发放补助资金37.95万元。
为了让贫困家庭居有住所,切实保障贫困家庭的住房安全,今年,浈江区再次对全区贫困人口住房进行核查,共核查出120户危房户。该区镇村及帮扶单位大力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每月通报一次危房改造进展情况,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确保所有贫困户有安全住房。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该区共完成危房改造205户,其中2016年35户,2017年50户,2018年120户。据悉,2018年120户危改户已全部动工,目前已峻工80户,验收28户,累计发放危房改造补助款共计324.8万元。
为让贫困人口得到基本医疗保障,浈江区已落实政府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2017及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目前,该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服务,免去先支付后报销的繁杂手续,同时,对包含精准扶贫对象在内的困难群众按个人自付部分合规医疗费用80%比例予以救助,对农村五保人员医疗救助按100%比例予以救助,不设起付线。此外,该区还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向贫困人员中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保险金。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贫困村变示范村
贫困村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浈江区目前有3个省定贫困村:犁市镇群丰、下陂、大村(含大旗岭)村委会。3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共23个,总面积47.78平方公里,共有2486户,总人口7038人。
为改善贫困面貌,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浈江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目前,该区已完成了3个省定贫困村示范点的总体规划,“三清三拆三整治”,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完成了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和保洁体系全覆盖。
3个省定贫困村的环境整治工程以EPC(设计、勘探、施工总承包)模式推进,共已铺设村道20.2公里,铺设污水处理管网8820多米,排水沟11020米,6座污水处理终端正在建设中,房屋立面改造6900多平方米,文体广场硬底化1800多平方米,美化、绿化2100多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灯208盏,共计约完成2800多万元的工程。
经过一系列的整治,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曾经的贫困村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据悉,为加强农村环卫保洁,保护农村的青山绿水,浈江区与广州宏德物业科技公司签定了三年2200万元的垃圾清运外包合同。全区5个乡镇共配备了321名保洁员(不含广州宏德物业科技公司配备的117名保洁员),3辆16吨压缩车,8辆勾臂车,17辆测挂环卫拖拉机,1台大型铲车和18辆其他车辆,配置了2500个环卫垃圾分类桶,配置了26个防阻燃垃圾桶。(本版撰文 韶关日报记者 袁少华 图片由浈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