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撑起“大产业”——始兴县发展香菇产业工作侧记

日前,在广东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始兴县隘子镇满堂村香菇种植产业基地里,占地上百亩的一个个香菇大棚依次排开,蔚为壮观。走进大棚,里面搭着比人高的钢结构架子,这些架子有6层,每层都摆放着菌棒,整齐又立体。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菌棒上一朵朵圆润饱满的香菇探出“小脑袋”,阵阵香菇的清香扑面而来。  

航拍隘子镇满堂村香菇种植基地,一个个香菇大棚依次排开,蔚为壮观。 官正旺 摄

“天气一暖,香菇长得快。今天上午,我们要把附近这几个大棚的香菇都采下来,装车发出去。”菇棚里,基地负责人官钰和菇农们穿梭在大棚里,熟练地采收香菇,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菇棚里,菇农熟练地采收香菇。赖金艳摄

栽培历史悠久

始兴县生态环境优越,是韶关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74%,活立木总蓄积量1437万立方米。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各类优质特产山珍提供了极好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条件。香菇,是始兴县久负盛名的山珍特产之一,是“粤北香菇”的代表。  

始兴栽培香菇历史悠久,清光绪三十三年《始兴县乡土志》记载“始兴菇民在大山中将‘枫树、圆树、构树伐之,置于山中,以刀间劈之,寸木受霜雪,越年出香菇’。”隘子镇就是始兴香菇的主产区,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基本以香菇种植为主。  

近年来,始兴县立足实际,按照“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建设思路,在隘子镇大力发展香菇主导产业,于2018年在隘子镇满堂村搭建标准育菌棚、产菌棚、加工车间等,建立香菇种植基地,推动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香菇基地2018年投资建厂,2019年正式出菇。发展至今,已经有38个菇棚和一个标准棚(由6个菇棚组成),年产香菇菌棒300万棒,年产鲜菇400万公斤。”基地负责人官钰介绍。

实现产业化发展

由于香菇种植受菌种、环境等不同因素制约,要确保产量和质量的稳定,就必须实施标准化生产。近年来,基地不断引进国内先进食用菌数控系统,建成了食用菌环境智能控制生产流水线,建立了从菌种管理到出产香菇的完备生产体系,同时,还配套了香菇保鲜冷库、自动喷淋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实现了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比如这套自动喷淋系统,它能自动监测大棚里的湿度,当监测数据低于香菇所需时,它就会自动开启,有效保证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上午11点半,太阳越发耀眼,温度开始升高,湿度降低。此时,所有大棚的自动喷淋系统被开启,开始不断向菌棒喷水。基地负责人官钰指着正在喷水的大棚,向笔者介绍道,要想香菇出得快,保证产量,菌棚温度和湿度要保证。  

而在菌种培育方面,基地也实现了自动搅拌、自动装袋、连续灭菌、无菌接种等生产工序流水作业,“现在一年四季都能育菌棒,一年四季可以出菇,一个大棚的菌棒产量有1万多袋,6个月轮换一次,因此产量比刚建基地时翻了好几番,年产值也达到了3000万元。”官钰说。  

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目前,香菇基地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食用菌生产种植,与农户建立了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代种代销”形式,由公司组织当地菌农,统一进行种植计划安排、统一进行菇棒菌种培育、统一进行农事生产活动管理,并按统一标准进行统购统销。通过发展统购统销以及雇用当地劳动力开展生产活动,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深精加工延长产业线

今后,始兴县还将继续围绕香菇产业做文章,从精深加工着手,不断延伸香菇产业效益,让“小小香菇”支撑乡村振兴梦。“一是继续支持香菇生产基地扩大经营规模,在巩固鲜香菇和干香菇直接销售的同时,加大对香菇副食品深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在香菇罐头、即食食品等加工上取得突破,开辟新的客源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规划建设相关产业园,将隘子镇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化粉生产和香菇产业链接起来,建立新型经营方式,促进两个产业规模化经营,带动村民增产增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韶关市交运局驻隘子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新华说,他们也将进一步加大对香菇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通过科技特派员下乡、与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合作、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等方面,将香菇产业线拉长。  

“今年的方向已经定下来了,就往深加工这方面走,我们已经和中研生物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做香菇酱、香菇脆系列的产品,同时共同研发更多的新品种。目前,除了香菇,我们还新种植了灵芝、赤松茸和黑皮鸡枞菌,并开始形成规模。”官钰信心满满,未来,他们要在巩固香菇生产、增加品种种植的同时,加大对食用菌副食品深加工产业的投入,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让这个产业走得更远。

作者:赖金艳 杨兰

编辑:蓝洁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