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创产业发展的燃点——新业态下看韶关文创人逐梦前行

前言

1月18日,“中国当代大写意系列展览之致敬徐渭”走进翁城镇“1号粮仓”展馆。一个新旧交融的文创空间喜迎一场古今交汇的艺术盛宴。文化惠民之风正伴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吹遍韶关城乡。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现着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它具有高附加值、占地小、低污染、产业复合能力强、经营灵活等特点。文化创意如何实现价值化?创意力量如何驱动文化发展,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记者走访多位文创人,与本土创业者畅谈以文创业、以艺立身、以梦为马的新文化新经济新思维,寻找文创产业发展的燃点。

“致敬徐渭——中国当代大写意系列展览”走进千年古镇翁城“1号粮仓”。

林慧君的地下工作室。

玲爷在乳源吹风寨拍摄的视频截图。

网红店魔画艺术馆。

从“光明巷”到“1号粮仓”:空间嬗变之魅

在刚刚闭幕的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今年首次当选为市人大代表的周懿为广大艺术设计师及文化从业者群体代言,建议充分利用韶关文化根基和特色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建设本土文创产业基地。这位打造出龙归40亩格桑花海和复古范儿光明巷的团队领头人,目睹城乡风貌“整容”的变化带给老百姓的实惠后说,“农民太需要这一拨儿流量了。”据统计,去年春节期间龙归花海每天迎来3000至5000名游客,不仅当地农庄爆满,连卖水的小贩一天也能进账上千元。  

让闲置资产重焕生机,让老旧脏乱重现美好——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意设计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令人瞩目的作用。在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携手进取中,一批文创企业崭露头角。  

游心工坊的负责人郑女士是翁源籍乡贤,因在构建艺术空间上别具风格,被翁城镇镇委书记陈德道招揽回乡。一年多来,游心工坊与镇政府合力将位于镇中心的旧粮仓、粮油加工厂房、榨油坊等闲置空间激活再利用,打造出农副产品展示厅、历史文化展览馆等四个共享空间,赋予其新的审美风范和时代功能。  

厂房里遗留的废旧木材在设计师的妙思下化身为展示厅前台;曾用来安装机器的水泥桩变成桌腿;曾经坍塌的榨油坊改造成洽谈室,来自不同国家的橡木、柚木、松木艺术家具在这里交汇、碰撞。除了展示和洽谈作用,这里还将被打造成农副产品直播间。对当地兰花、地窖酒、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创意开发和品牌建设正在优化整合中。  

“1号粮仓”展馆里,昔日用来给粮食通风的竹篓成了灯罩,墙面挂着上世纪七十年代交公粮的照片,磅秤、五谷风车依墙而立……即使这里已不再存储粮食,观者依然能感受到“仓廪实而知礼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粮道文化氛围。“把粮仓规划成文创园的核心区,发扬独特的粮仓文化,打造翁城文创园的品牌。”在镇委书记陈德道的规划中,后续还将陆续改造开发3间粮仓。除了展示空间,它更是乡村振兴车间。正在推进与广东服装设计中心联合打造旗袍坊的计划,拟将旗袍文化与兰花文化融为一体,充分挖掘翁城古韵。  

文创人的情怀通过这些共享空间得以照见。然而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还是生存。对于需要广阔展示空间的文创企业来说,空间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将闲置的大腊岭村小学校舍改造成木艺产学研基地,将空置的民居变成民宿,游心工坊在空间再造上瞄准时机、大做文章。  

产学研基地于去年11月初开工,预计今年春节前完工。建成后将变为集木艺展示厅、车间、手工教室、宿舍于一身的文旅深度体验综合体。打造酒店空间更是以工程装修为主的游心工坊的专长。截至目前,位于镇政府附近的一期商旅项目“兰舍”已开放,还将继续以街镇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农村,再辐射到生态比较好的特色乡村,形成民宿产业群。文旅深度结合正日益成为文化创意变现的主要途径。这些路子除了让企业更好地生存,还能带旺企业所在的村镇,提升当地居民审美修养和文化氛围。

从珠三角到河北村:新农人的寻根之旅

无论什么设计,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木艺师需要空间,墙绘师需要墙壁。家居饰品设计师林慧君打拼多年后,从珠三角回到始兴的小乡村,为自己的设计生涯重新觅得一处沉稳踏实的载体,那就是家乡的好山好水好土。  

2017年,林慧君回到河北村,创立溪边·树品牌,发展苗木盆景产业。“起步阶段的幼苗基本是网购或从珠三角调货,同时我们自己也开始育苗,但育苗不是我们的目的,这个可以交给周边农户来做,我们的重点是对植物深加工,比如造型、上盆。”  

和传统农人相比,林慧君这样的新农人设计师具有强烈的品牌创新意识。“清水泥盆是我们品牌推出的第一个敲门砖。产品设计是我的强项,我把朴实无华的水泥加以设计,用现代审美的灰调配上传统韵味的盆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我们也在研发手工制作柴烧陶盆,而且是根据产品的造型来量身设计。一盆一景一树一型,这是一个更有亮点的做法。在目前的盆景市场,很少有人能做到从苗到盆一条龙完成。”  

林慧君的产品以松柏为主,他说,“松柏的商业价值高,成型周期更短,客户养护更简单。家乡的粤北金豆、粤北黄杨也是值得挖掘和推广的。”设计师除了进行艺术深加工,还要深谙市场行情。  

周期长对盆景盆栽来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盆景素材大多要求细小叶,叶小必然生长缓慢,所以必须科学种植、合理利用环境。林慧君能想到的是,通过大规模种植降低周期长的成本。“目前的4亩园艺基地只是一个展示销售窗口。要想做成一村一品,带动更多人,就要有更多的产品线和种植规模来支撑。大面积种植还能消化农村闲置地和剩余劳动力,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现在,从县委到村委都在一同关注和想办法帮助我们将产业做大做强。”这使林慧君有了更足的底气。他的理想是拿到几百上千亩非良田的低成本合适用地。

白天,他挽起袖子与泥土和苗木打交道。晚上,他躲在地下工作室进行创作、拍摄或在网店上架新品,最近也尝试了直播销售。怎样才能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折枝损叶,怎样才能让客户买得放心,这些曾是CAD设计之外的课题,如今都是新农人林慧君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走出舒适圈的林慧君说,目前的收入基本能与做设计时持平,但付出的努力是原来的多倍。不过他坚信,这是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条融入家乡的理想之路。

从无名之辈到网络达人:新媒体创作者的突围之路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攀升至8.88亿人,首次超过网购用户和游戏用户规模。内容的需要也随之迅速上升。  

韶关女孩儿“玲爷”因挑战高难度动作在抖音平台圈粉1600余万人。她曾手持钢尺同时抽取两个倒置酒瓶下的积木,获95万赞。视频中的玲爷要么不开口,要么就是用一口广式普通话讲出那句“狠话”:我敢说这个动作,全网能做到的不超过三个。久之,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2018年玲爷签约papitube公司。这家国内短视频MCN机构的开拓者,帮助签约作者进行推广、运营以及商业变现,使创作者专注于创作优质内容。签约后的玲爷实现了快速涨粉,最终成为抖音千万达人,同时也有了可观的商业收益。这是在四线城市韶关很难得到的资源。  

尽管热门题材会引起大量的模仿跟拍,玲爷在挑战动作领域依然有着独到之处。“在我心目中生活是有趣且多样的,旅行中遇到特殊的建筑或风景地貌,和团队小伙伴的头脑风暴,这些都是我的灵感来源。”

谈起创作心得,玲爷如是说。“有一次在乳源吹风寨拍摄——像小悬崖一样的地方。我要将枕头扔进沟壑对岸的帐篷里,失误了就得让同事们一次又一次撑着皮划艇把枕头捞起送上来。当时大家都很累,但是大家一致认为,这么好的创意不管多辛苦都要拍出来。”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看似轻松利落的玲爷也是在成百上千次NG中坚持到底,成就了自己。  

玲爷的个人特质和团队模式或许很难复制。相比之下,专注客家农村美食题材的翁城小伙儿天健的做法更触手可及。简易农家小院是天健拍摄的主要场景,蓝色粗布衫是他不变的行头,三角架是助手,外加最普通的当地食材。过日子的同时顺便拍了视频。天健以日更一次的频率积累了1200多个作品,受到120多万人的关注。这还仅是一个平台的数据。“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靠自然流量很少能一下子爆火。近年来,各大平台向三农题材倾斜扶持。跟着平台机制走,生产优质内容就行了。”天健不疾不徐的话风与他烹饪的手法颇为相似。“在短视频里挂链接或直播卖货,是最直接的变现方式,但若没有粉丝基础,根本带不动货。”天健觉得自己积累的还不够,他很少直播卖货。部分收益来源于平台的流量分成。为了方便开票,单兵作战的他还注册了一个人的传媒公司。与早期靠噱头搏出位的网红相比,新时期的网络达人更加注重内容生产,更具职业性、操作性。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从个体到联盟:产业发展路径之思

走进魔画艺术馆,一整面墙的白描神仙图卷徐徐在眼前展开。遒劲的线条显示出画者超强的墙绘功力,也饱含着创始人的初心。这间网红画馆的诞生正是脱胎于一个女生的墙绘梦。2007年,美术生穆金金在广州接下了第一单墙绘业务——在珠江地产画壁画。尽管这只是她当时的一个业余兼职,却成了她放不下的梦想。2014年,穆金金带着七年的企业品牌管理工作经验,在韶关注册了属于自己的“魔画”品牌,从墙绘和定制画起步,慢慢开发出体系完备的艺术课程及主题活动、视觉艺术设计等多种业务。七年间从一个人单干发展到三个人合伙、十几人的团队,从小工坊到公司化运作,从一间门面到三家店面。一个网红店的出现并不是凭空而来。“上个月我们举办了30场艺术活动。没有默契的团队配合不可能完成这么密集的任务。”艺术家联盟这关键一步可以说是走对了。  

乳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刺绣正亟待一次这样的大联盟。记者了解到,即使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邓玉玲这样的熟手一天仅靠刺绣也只能产生十多元钱的经济效益。一个需要花费半个月功夫的抱枕售价300元,除去材料,工时费寥寥无几。虽然邓玉玲2008年就有了个人工作室,至今仍没有注册品牌或商标。订单多时便找些绣娘一起制作。由于没时间打理,一直没有开拓网售市场。这是大部分传统手艺人面临的窘境。所幸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非遗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集市,打开了一定局面。目前乳源正在推进建立非遗文创孵化联盟、打造非遗文创孵化基地,拟把文创设计师、非遗传承人、乡村绣娘等民间文化从业者以及文化企业等力量汇聚起来,通过跨界、创新设计将费时费工的绣片灵活应用到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中,提高绣娘的收益,为文旅融合和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新前景新路径。  

打造如广州红砖厂、北京798式的文创产业基地,开发“政、产、学、研、用”等多种组合模式,业内人士已有了这样的呼声和建议。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废弃厂房等资源,结合商业运营、创意建设,打造一个艺术家、设计师聚集地、市民休闲娱乐等各种文化产业聚集的创意产业园,让文化艺术有地方生根发芽,同时吸引返乡人才及外来文化人才就业创业,实现文创产业高质量经济化、市场化,为创建韶关文化IP、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助力韶城发展源源不断赋能。  

先行者如南雄,已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入驻有玻璃、陶艺、版画、漆画、动漫等多种类别的艺术家工作坊,但在推广和市场化运作上还有待探索。愿后来者谋定而动。在前仆后继中,期待韶关文创产业在开拓新空间、新三农、新媒体、新传承、新联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何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