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近傍晚时分,一大群白鹭频频出现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江河畔,有的四处觅食、有的嬉戏打闹,叽叽喳喳的声音与县城景观融为一体,在河畔漫步的市民纷纷为良好生态环境点赞。
图为南水湖旁的腊岭路段,紫荆花遍布山野,美不胜收。李巧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白鹭扇动着翅膀,划过夜空,飞向不远处的森林里栖息。而在乳源县城的另一角,紫荆花遍布山野,姹紫嫣红,如此美景犹如打翻了的调色盘。这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是乳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
近年来,乳源坚持“共创、共建、共享”理念,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宗旨,以“绿韵山水乳城,奇秀多彩瑶乡”为定位,用好“加、减、乘、除、进、退、幂”等算法,高标准推进“创森”工作。
“加减法”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乳源以“一心一轴两网多点大组团”为布局,“加”绿量,提绿质,“减”低效林,改低产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生态环境。即以县城中心城区为创森核心区域,以建成区周边城镇化程度高、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作为生态协同发展轴线,以生态景观林带网和万里碧道水系绿网组成,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并以此抓手,稳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目前,乳源共有13个县级及以上的自然保护地,通过整合优化为12个,优化后总面积为11.44万公顷,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提升精准化管理能力。开展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建设前期工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投入,全力推动国家石漠公园建设。以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筹建为契机,实施了国家公园入口廊道景观提升工程,主要是通过道路两旁景观提升,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和多效益的国家公园入口廊道景观及旅游标识元素等,使乳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迈上一个台阶。
“进退法”加快森林产业发展
乳源用“退位法”,把普惠的民生福祉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位,通过搭建旅游与文化共生共享的平台,提升森林旅游的文化含量,推进生态康养等产业的发展,形成瑶山王、一峰、粤凰三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加强公园开放式管理建设,完成天井山森林公园访客中心改造,开展广东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免费开放日活动等,有效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设计并制作乳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Logo、标语和口号,完善优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形象系统。
与此同时,乳源以优良的空气、优质的水源为基底,保持良好的森林覆盖率,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森林产业发展的“进位”法宝,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一峰森林公园、云门山旅游区和云门寺等现有设施,增加标识系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
“幂运算”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乳源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为“底数”,以宣传活动为“幂”,一传十,十传百,扩大教育宣传的力度和范围,着眼共建共享,营造“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的良好氛围,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以植树造林、湿地文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自然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支持、为“创森”增绿添彩的氛围。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义务植树建档率100%,林木保存率为90%。对全县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全县共有古树名木738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9株,国家二级古树39株,国家三级古树690株,为每棵树制作树牌和“身份二维码”,形成有效保护。在韶关市“十大樟树王”和“十大榕树王”评比中,乳源游溪镇的古樟树和桂头镇的古榕树入围,并在各种媒体中广泛报道,为韶关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乘除法”强化森林支撑保障
近年来,乳源用“乘法”提高灾害防范意识,提高智慧林业效率,提高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资源综合管护,用“除法”除去监管盲区,除去薄弱环节,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目前,乳源有236名护林员,巡护森林面积152209公顷。设备基本齐全,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0公里,为森林资源提供了一道绿色防火墙。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宣传等工作,每年完成飞防作业面积30000亩,地防作业5000亩。建立了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每年定期开展营造林专业技术培训,推进木材采伐审批“放管服”措施,林业改革有序推进;严格执行占用、使用林地许可证制度,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完善林政法制建设;完善森林资源、公益林信息,及时更新“一张图”数据库,加快智慧林业建设。
通过创建全国森林城市,乳源基本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初步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绿在心中”的生态宜居森林城市格局。
作者:特约记者 李巧 通讯员 刘佩君
编辑:蓝洁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