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古道 月光下的人儿——读马月兰《铺花的西京古道》

周末,我在家里忙碌着家务。微信语音响起,一看是作协文友马月兰姐姐。接通,马姐姐说半小时后到我家楼下,给我送来她的著作《铺花的西京古道》。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得知她的新著已出版,没想到那么快马姐姐就亲自送上门,这让我一个晚辈受宠若惊。  

《铺花的西京古道》共有三辑,内容分别为古道风光、古道风俗、古道人文。每一辑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每一辑都有作者亲身的经历、探索和发现,读来真实真挚、有情有趣。

“古道风光”美人心

该著作的第一辑内容是“古道风光”。这辑从古道出发,围绕古道系统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古道及古道周围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从小生活在古道边,对古道的建设如数家珍,熟悉的名字信手拈来,如风雨亭、三阳仙、麒麟山、梯云岭等。作者叙写着一篇篇地标,就如同在介绍亲切的家人,熟稔、温暖。我2013年开始在乳源大桥中学教书,至今已有8年。虽然学校身处古道边,但我对古道了解甚少。读了这辑内容,我对古道有了新的认识,从此,古道在我心中不再是过客。阅读这辑中的18篇美文,就仿佛到了18个地方旅游。跟随着作者的步伐,时而在做四季的切换;时而聆听历史的风猎猎吹来;时而沉醉于古道美轮美奂的风景之中。古道之美在于天地间,每一篇都铺满了这种对古道风景的唯美描写,让读者沉浸此中,心儿就如漫过一泓清凉的山泉,清润、清甜。写这辑内容她查阅了大量翔实的相关资料,文史贯穿文中:韩愈3岁丧父,由哥嫂抚养,大历十二年(777年)春,韩愈的哥哥韩会被贬往韶州(今广东韶关)任刺史,途经西京古道。这些文史读来真实可感,仿佛上了一节生动的历史课。

“古道风俗”醉人心

西京古道周边住的是客家人,客家人一向注重节气风俗。农耕人根据节气耕种、劳作、收割,他们不仅顺应时节耕种,也重视每一个传统的节日。过去日子虽然艰苦,但勤劳的客家人依然用纯朴简单的方式虔诚地表达对每个风俗节日的敬重。翻阅这一辑,《故乡的糕饼》《艾草青青》《立夏》《古村年味》,作者穿过时光的隧道,带领我们在过去温暖的风俗节日里纵横驰骋。诚然,作者儿时的童年时代比较艰苦,但又令人艳羡不已。你看,那慈爱能干的父亲,每到节日总是默默无闻挑着重担,为一家人的美食做最充分的准备;那勤劳善良的母亲总有一双能干的巧手,做出清香的糕饼、糍粑,为家人、邻里乡亲送上舌尖上的美味;那可爱的兄弟姐妹和睦友爱、互帮互助,为岁月注入不可复制的馨香与温暖。所谓好山好水养好人,正是这和睦的家庭,良好的家风,养育了一位心细如发、心善如禅的古道妹子。“这是儿时记忆中最宁静美好的夜晚,清凉柔软的夜风,从悠长的小巷吹来,门前刚收割过的田野朦朦胧胧,稻草的香味弥漫在夜晚的空气里,秋虫一声声撩拨着人们秋水般宁静的心思,小孩在一旁嬉闹着、追逐着,直至远古的那轮明月,从苍茫辽阔的银河,缓缓地落到西边那片幽暗静谧的山峦”。这是一幅多么唯美隽永的画面啊!无论时光走得多远,唯有童年不会走远,唯有美好永存心间。

“古道人文”暖人心

古道之人历来勤劳善良,能吃苦耐劳,在天地之间练就一份坚韧、向上的品质。在“古道人文”这一辑,有身残志坚的香莲、哑嘛;有血洒热土保护红七军的村民;有作者可亲可爱的集古道传统美德于一身的父母;有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海外求学女儿等。这一辑故事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鲜明、主题突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过去,每一个故事都是古道人民精神的缩影。“她用一根拐杖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她传承了南岭古道人家女儿的智慧、勤劳和善良。”“她没有离开过寂寞的山村,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她心中最美的风景就是眼前的土地和葱绿的庄稼。沉甸甸的庄稼在四季的风里摆弄着舞姿,每当收获的季节,哑嘛的心就像蓝天下飞翔的小鸟,快乐无比”。一句句质朴而又真挚的话语描写出古道人的真实生活,也道出古道人的真实心声。青山青、绿水长,愿每一个善良的古道人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被时光温暖相拥。  

又是一个宁和的夜晚,女儿入睡后,我踱步到阳台。打开灯,望着屋外皎洁的明月,打开《铺花的西京古道》阅读,仿佛我也回到了那个有月亮的古道边。哦,月光下的古道,月光下的人儿,愿时光停止,愿时光沉醉。此刻,也让我相拥古道边那一缕清风、那一剪明月,让我滤去浮躁,留宁和与纯净在心中……    

作者:龙秀丽

编辑:蓝洁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