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里,河湖的巡查及管理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事,即使有心想关注,也无法对此置喙。但在韶关却有这样一群热心志愿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巡查韶关的河流、湖泊,发现问题就上报职能部门并跟进处理,为保护韶关水环境尽一分力量,这群人有个名字叫“民间河长”。韶关“民间河长制”是河(湖)长制的有效补充,有利于调动广大市民群众的护河积极性,打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水格局。
“一本证书便是一份责任”
近日,韶关海关广场举行一场特殊的启动仪式。10名志愿者双手接过鲜红的“民间河长”聘任证书,正式接捧巡河护河的光荣使命。随后,参加活动的全体志愿者进行了庄严宣誓:“认真担负起河流巡查和水环境治理监督任务,努力守护韶关的碧水蓝天!”铮铮誓言在清清的三江河水上空回荡。
据了解,为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我市河长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我市探索创新,在市河长办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推动下设立“民间河长”,协助“官方河长”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
“民间河长”项目由市河长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业务支持,深圳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提供指导,韶关市乐善义工会负责志愿者队伍日常管理和培训。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志愿者并经筛选和培训,确认“民间河长”人选。2019年8月,“民间河长”项目正式启动,首批韶关“民间河长”10人接受聘书正式上岗。
“一本证书便是一份责任。”一位新任“民间河长”激动地说,“担任‘民间河长’可以亲身参与保护母亲河、保护水环境的行动,这是一次践行绿色环保和志愿服务理念的难得机会,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团结带领其他志愿者,从点滴做起,尽心尽职,为守护韶关的碧水蓝天贡献力量。”
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民间河长’项目可以最大化发挥群众力量,在社会上形成有效的河道水环境监管常态化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
“我要跟着河长去巡河”
启动仪式完成后,新任“民间河长”开始了首次巡河。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高举红旗,迈着坚定的步伐在江边行走。其中,有不少青少年也参与了此次巡河活动。“我们也要跟着河长去巡河,为保护母亲河出一份力。”这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道。
据了解,“民间河长”每月至少集中开展一场巡河净滩行动,每周最少两小时的巡河时间,主要巡查范围为市辖三区内的主要河流。“民间河长”的主要职责是巡查各区域河流环境,查看两岸的土地用途、垃圾堆放情况,检查污水管网有无错接乱接、排污水口有无违规排放,河道有无排污暗渠等。项目组每月汇总巡河情况,确认问题后集中向市河长办、市生态环境局反馈,并及时跟进解决情况。
据统计,乐善义工会共有“民间河长”及志愿者40人,每月参加水环境保护志愿活动的义工、学生、家长达200余人次。为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巡河队伍,乐善义工会根据学生要求,每年寒、暑假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巡河调研活动、净滩志愿活动、水资源知识拓展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
目前“民间河长”项目已运行两年多了,巡河护河效果明显,获得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重视。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少华 通讯员 易贤辉
编辑:蓝洁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