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产值”——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韶关推进经济建设综述

穿越五岭山脉南麓,纵贯北江中上游——韶关,一个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环抱青山绿水、孕育一方人民的热土。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韶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实现资源资产价值化,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主动对接融入服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韶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440元,五年年均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4.3%。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06.56亿元,同比增长10.1%。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产值”,韶关正努力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念活生态经济“致富经”,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赛龙夺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走进韶冶锌精馏生产车间,在高温的作业环境和轰鸣的机器声中,火热的精炼炉正在智能化运作——这项由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团队研发而开展的多孔陶瓷介质燃烧器应用,被称为“第三代燃烧技术革命”技术,是国内首次在产业上的转化应用,可有效解决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高能耗、燃烧不稳定、投资高、余热利用率低等行业痛点,取得良好的绿色经济效益。  

小技术大能量的缩影中,是韶关近5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树立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重要抓手,以入选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契机,举全市之力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其中,全市大力实施百家优质企业“倍增”计划和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17亿元,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在全省率先推出“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宝武(韶关)现代产业园成功获批省产业园,中金岭南(韶关)功能材料产业园揭牌成立;29个项目落户韶钢园区,韶冶引进中金岭南军芃智能装备、华加日高端铝型材等项目;第二批东阳光、凡口矿和丹冶试点正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第三批中核广东、广东铝厂等9个试点已顺利启动。韶关高新区正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乳源经济开发区、南雄产业转移园获批省级高新区,省级产业园实现县域全覆盖。  

2021年5月18日,一场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的“誓师”大会——全市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吹响了对标最好最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再出发”号角,致力在招商引资“拼服务”的时代,统筹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完善营商环境的政策体系,积极培育良好产业生态,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吸引更多客商“用脚投票”,把韶关打造成一片投资兴业热土、产业聚集高地。  

同时,韶关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组建13支市级产业链工作队、12支县(市、区)级招商队,市委领导班子带头招商,先后召开首届韶商大会、新能源产业韶关对接大会、广州等珠三角城市推介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成功引进广汽、白云电器、广东鸿发、华天电子、正威国际、万洋众创城、东旭集团等重大产业项目,2017—2020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23个、合同投资额2960.35亿元。2021年上半年新签约产业项目157个、合同投资额1568.74亿元,招引数量质量创历年新高。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韶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向科技要答案、向创新要动能,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另辟赛道,重塑发展新优势,坚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此,全市腾出20万平方米的载体打造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实施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大力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2017年以来,韶关成功引进10个院士团队项目,与省内外高水平高校、大院大所合作成立8家研究院或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研发平台(孵化器)72个、科技专家(院士)工作站7个,高新技术企业总量308家、是2016年的5倍,全市R&D占GDP比重连续四年居粤东西北各地市首位,国家级孵化器和省重点实验室均实现零的突破。

农业“强链”“补链”拥抱“美丽经济”

“富山奇蝶”“青山玉泉”等国兰品种幽香怡人,石斛兰、卡特兰等洋兰争奇斗艳……2021年9月31日,由韶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共同主办的“兰香大湾区,美好生活节”华南植物园国庆韶关兰花展在广州启动,为观众营造了全新的、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助推韶关兰花走进湾区、走向世界。  

气候条件适宜、环境得天独厚的粤北韶关,1998年就大力推进兰花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近年又专门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逐步把兰花培育成为了特色优势产业。目前“韶关兰花”种植面积超过2.1万亩,年产值超21亿元,先后赢得国内外兰博会特金奖、金奖等奖项300多个,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种植基地和供应基地,拥有“中国兰花之乡”美誉。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作为农业大市,地域辽阔的韶关不仅一年四季五彩缤纷,山地资源和耕地资源也十分丰富。为了立足资源禀赋,克服过去现代设施农业缺乏,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难题,韶关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坚持产业化思维,主动对接大湾区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植物工厂,形成优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双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花瓶子”,同时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和专业市场建设,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韶关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实现县域全覆盖,国家级农业示范镇3个、示范村7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26个和专业村118个,大湾区“菜篮子”认定生产基地38个。加快农业品牌打造,推动“善美韶农”区域公用品牌与“韶关兰花”“韶州茗茶”“丹霞贡柑”等单品类品牌协同发展,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6个、“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211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广东资源资产最丰富的地市之一,如何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也成为韶关经济建设的“必答题”。盘点资源资产家底,韶关是广府人的“祖居地、桑梓乡”,是“耕读传家”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绿洲”,是粤北生态屏障、“天然氧吧”“康养胜地”,坐拥丹霞山、南华寺、珠玑古巷、梅关古道、广东大峡谷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30个。  

为了激活韶关“手信经济”“后备箱经济”,综合释放“美丽经济”潜能,韶关大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人文+”“生态+”“康养+”等旅游新业态,高质量完成阅丹公路建设,成功申办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举办环丹霞山自行车赛、韶关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五年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长13.9%、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7.38%。  

同时,加快现代化物流业发展,完善市县镇村四级物流快递网络,打通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出台促进消费系列政策,2021年5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韶举办全国巡回直播等系列活动。2021年上半年,限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和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3%、21.2%和74.9%、56.1%。  

三江碧波穿越过,十里青山半入城。作为广东的北部生态发展区,韶关正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谋划、积极求变、深化改革,真正让“绿色颜值”转化为“金色产值”,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雁

编辑:何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