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韶关市人民政府、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中震科建(深圳)控股有限公司指导,市科学技术局、市应急管理局、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主办的智能防灾减灾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高峰会议暨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开院仪式在市区举行,推进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在韶深度融合,将韶关打造成为全国防灾减灾的新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欧进萍,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焱侠、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科技金融首席专家、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董事长冯宏娟等院士专家;市委书记王瑞军出席仪式。
图为周福霖、欧进萍两位院士及市领导王瑞军、邹振宇、蒋文泓等见证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与韶关学院签订共建智能防灾减灾专业战略协议。韶关日报记者 张伟 摄
冯宏娟介绍,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从智能减隔震装置的研发与应用起步,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防灾减灾科学平台和智能生态环境技术,最终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国际化先进智能综合防灾减灾生态体系。研究院由智能防灾减灾研究中心、智能减隔震研究中心和智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成。团队成员汇聚了地震、大数据、地球科学、工程结构、生态环境、气象、金融等学科和行业的领军人物,覆盖了地震、振动、洪水、台风等全灾种风险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理等全链条防灾减灾应急领域。研究院和应急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哈工大、河南大学、韶关学院、前海再保险等院、校、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进的防灾减灾研究机构,为提高中国及世界的防灾减灾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瑞军对高峰会议的成功举办及研究院的开院表示祝贺。他指出,202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国家鼓励在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中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提高抗震性能。这为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打开了一扇新窗口。韶关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常年饱受多种自然灾害侵害。为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韶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韶关此次与中震科建携手,将防灾减灾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大力推动防灾减灾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成果在韶关转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符合韶关绿色发展的定位与需要。希望研究院尽快构建完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直有关单位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双方形成更大的工作合力。通过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努力构建新型政产学研用融合生态,更好地为防灾减灾产业发展蓄力赋能,促进韶关打造全国防灾减灾的新高地。
开院仪式上,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培养博士后合作协议;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签订了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与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签订了智能传感研发合作协议;与韶关学院签订了共建智能防灾减灾专业战略协议。
高峰会议上,周福霖、欧进萍院士领衔6位与会专家,分别围绕智能防灾减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专题报告,从科学前沿热点、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自身科学研究成果,以翔实的数据、真实的案例展开深入分析,阐述对智能防灾减灾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认识,并为韶关发展相关产业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会议由中震科建(深圳)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院长王自法主持。
市领导邹振宇、蒋文泓,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中震科建(深圳)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核工业广东矿冶局、国机集团工程振动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中冶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百斯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韶关高新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应急工作同志参加仪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