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东旅游发展的点点滴滴,自身也一路蝶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佳绩。  

1988年,国务院批准丹霞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往“春天”的“丹霞号”列车从那时起就与特区深圳连通。  

2004年1月,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入选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开启了丹霞走向世界的历程。数据显示,2004年丹霞山游客量比2003年增长达59%,景区旅游接待人次突破百万大关,门票收入增长达到81%。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丹霞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圆了几代丹霞山人走向世界之梦。丹霞山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也填补了广东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  

丹霞山申遗成功后,经济效应立竿见影。2010年8、9月份,丹霞山的旅游人次同比上涨148%,旅游收入涨了163%;当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总人数、总收入、散客人数、团队量、门票收入、单日接待量、旅游配套项目接待、车流量等八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最好纪录。  

不仅如此,丹霞山还逐步向“研学游”方向发展。经过长期探索,依托其独特的红岩地质,专家学者们已开发出较为成熟、操作性强、教学功能明显的丹霞山研学产品,涵盖了地质、天文、生态、人文等主题,200多个自然教育体验课程,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的师生前来探索学习。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以及景区开发程度加大,如今气势恢宏的外山门外,大量为游客服务的接待设施,民宿、客栈、农家乐以及结合丹霞山为卖点的纪念品商铺林立,共同构成了以特色客栈民宿集群为核心的新乡村生活圈。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那独特绚美的红砂岩,凭借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机遇,愈发红得灿烂。(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汪露蓉 通讯员 邹建锋 实习生 胡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