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老区曲江罗坑镇中心坝村委老何村,村里一排排瓦房墙面被粉刷一新,墙面“德行天下,荣耀中华”的标语格外醒目,村巷柏油路加地砖铺设,草原星宿观景平台、文化广场、休闲平台成了“网红”打卡点……昔日贫困落后的老何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华丽转身变成了曲江旅游的“网红”村。
这是曲江区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曲江区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全领域发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优化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乡村新面貌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深根固柢筑牢“主心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曲江区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其始终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优化设置织密体系。制定出台曲江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三年来,共将58个村级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4个党委,构建起党建“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三级党建网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今年以来,依托网格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000余次,参与的农村党员1万余人次,解决各类民生难题问题1485个。
大力整顿补齐短板。严格落实“六对接六查找”工作机制,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聚合力,引产业、促经济,听民声、惠民生等方式,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三年来,共撤换了6名党组织书记,充实了13名支委委员。将9个村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部,下设19个村小组党支部,有效扩大基层党组织的“两个覆盖”。2020年,21个整顿对象全面通过验收并顺利摘帽,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得到强化巩固。
选树典型强化辐射。坚持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盘,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镇创建行动。目前,已高标准创建党建示范镇3个、党建示范村31个,农村党支部创建达标率100%,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选优育强锻造“生力军”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曲江区聚焦抓好制度执行落实,做优做实教育培训,建强“三支力量”,着力锻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曲江区坚持在优化提升党支部书记队伍上做文章,让“挑担人”真正“挑”出基层组织新活力。该区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通过换届,首次100%实现书记、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有效解决农村基层推诿扯皮、冲突内耗等难题,提高办事效率,凝聚村“两委”干部的奋斗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围绕建立村“两委”干部选、育、管、用相衔接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青苗”培育工程、“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目前已吸引204名全日制大专以上的年轻有为的毕业大学生到村委工作。
在“两委”班子的示范引领下,抓好党员这一重要的攻坚力量,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队员”。大力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按照“分类积分、量化考核;标杆引导、底线管理;奖优罚劣、激励奉献”的原则,引导农村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在“挣分”“积分”的过程中逐步加大党建参与度,积极在政策宣传、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移风易俗、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乡村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延伸村党组织工作触角,有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蓄势赋能夯实“基本盘”
曲江区强化责任意识,把工作重心下沉基层,大力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农村基层基础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全面提升。
坚持高标准推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从2018年开始,累计投入近7000万元,对全区8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68个党群服务室进行扩能新建、修缮升级,成功打造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罗坑镇夹背村特色示范点、乌石镇楼子村“红色印记”主题示范点等110个各具功能特色的党群服务室示范点,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为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制定出台《韶关市曲江区加强激励约束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年轻干部一线培养和挂职锻炼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落实保障支持措施,强化物质保障和精神关怀,让有为者有位、尽心者安心、实干者实惠。通过鲜明的导向让全区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激励帮扶干部人在心在、履职尽责。
作者:特约记者 唐忠祥 通讯员 肖安琪
编辑:蓝洁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