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布《关于全市小规模学校科学布局及规范建设等工作督导检查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此前,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了3个检查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反馈会等形式,对全市小规模学校科学布局及规范建设情况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报告》指出,从检查情况看,我市各地高度重视小规模学校科学布局及规范建设工作,多个县(市、区)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计划,坚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推进小规模学校的科学布局。各地一方面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从住宿环境、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多方面提升乡村教学点基础设施配置。
《报告》指出,各县(市、区)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小规模学校科学布局及规范建设,着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合理整合学校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解决学位紧张问题,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各县(市、区)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及省市教育部门要求,做好小规模学校的布局规划工作。在规划小规模学校布局时,一定要做好前期调研、做好科学规划,坚持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的原则;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应按程序恢复。
加大对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投入。各县(市、区)要想方设法,多途径、多方式筹集资金,落实经费拨付政策,按时足额拨付经费,完善小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办学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逐步完善、升级小规模学校功能教室、信息化、教学仪器、图书等各项设施设备。
提升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各县(市、区)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科学把握教学难度及进度。另一方面,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应鼓励小规模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研究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发展中心也要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点教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培训,提升教学点教师业务能力与水平。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佳
编辑:蓝洁雯
请输入验证码